红楼梦4
2020-02-24 00:36:28
文: 指间流水
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因薛蟠外出学做生意,宝钗怕香菱寂寞,便叫香菱搬到蘅芜苑来住。香菱进园来得了空就想学诗。她拜请黛玉教她学诗。黛玉也不推辞,只管教起她来。对于香菱这么一个初学者来说,黛玉没有过多的要求,也不讲什么读诗作诗的大道理,她的方法很简单却是最受用的。
给出读诗的建议
①不读浅近的诗。香菱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得真有趣。”本以为黛玉会赞同这么学诗,不想黛玉要香菱不要读这样的诗。理由是:诗太浅近,对于初学者来说,反而不好,一旦入了这样的格局,再学不出其他的。
黛玉为什么要香菱不要去学浅近的诗呢?
记得我们小时候学的第一首诗就是骆宾王的《咏鹅》这首诗明白如话,读来一点也不费劲。但是如今细细想来,不禁会问,这样通俗浅近的诗在我们心中还会引起多大的“怦然心动”的感觉呢?好像除了会背、会脱口而出外,再没别的感觉了。诗的语言太过直白的话,读者不需要多大的思考力,更别说想象力了。诗歌中最上乘的作品当属那些会留白的诗作,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有一种想抓却抓不住的感觉。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言之美的感受,这是最令人揪心的,也是最能激起读者心中的好奇心的。
而浅近的诗由于语言过于直白,反而不具有多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这样的诗,就好比喝一杯白开水,虽清却寡然无味。一味学这样的诗,想象力就会被束缚了。没有想象力再去学那些意味隽永、情思动人的诗就学不了了。所以,黛玉所言自有她的道理。
②学诗须先学打底子的诗。黛玉告知香菱学诗当先学王维、杜甫、李白三人的诗,再去学其他诗人的。为什么黛玉会选这三人的诗作为入诗门槛的必读物?
我们不妨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他们三人所作诗的风格吧。
王维多咏山水田园,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又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诗中那些描绘大自然幽静甜美的山水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杜甫,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艺术风格多种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基本格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多以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的理想,抨击权贵,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豪爽奔放。
不难看出,这三人的诗包括了人生的三种情怀:山水田园的牧歌情怀;现实生活的回归情怀;理想生活的浪漫情怀。读懂了这三人的诗,就是读懂了人生。读诗不就是读人生吗?所以,黛玉要香菱先读这三人的诗,是有道理的。
③读诗要相互讨论。黛玉告诉香菱,读诗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这里的讨论是指彼此之间说出对诗的理解,即读诗要入境,读出诗里的滋味,读出诗里面的“生命”来,并与这种“生命”达到共鸣,这才是读诗的最高境界。
善用鼓励教育
林黛玉说话一向带点刻薄,但在教香菱学诗这件事上,她真算得上是一个好老师。看她是如何鼓励香菱的。
她首先夸香菱是个极聪明伶俐的人,用不了一年的功夫就会是个诗翁了。不仅是香菱,任谁听了,都会对学诗信心满满的;接着她又在香菱面前适时的示弱,说昨晚月好,自己想作一首竟未作出,鼓励香菱作出一首来。她这是变着法儿教香菱学诗,让她在无意中学诗。最后,鼓励香菱放开胆子去作。黛玉没有用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束缚香菱的思想,而是让香菱作起诗来无拘无束。
香菱的天赋其实并不高,但黛玉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打击香菱信心的话。她不断鼓励香菱学诗、作诗。如果我们在孩子初学写作时,也如黛玉一样鼓励孩子大胆地去写的话,孩子还会怕写作文吗?还会愁没话写吗?
平姐读《红楼梦》四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学诗
学诗,宋代七言绝句,作者吴可,南北宋之交诗人、诗评家。
黛玉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么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 上一篇:女配的新生 第三百六十三章(第二更3000字)
- 下一篇:p遇见的无奈和老人的凄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