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保险公司理赔内幕拳
2020-05-05 00:52:24
扒一扒保险公司理赔内幕
扒一扒保险公司理赔内幕
互联保险,我们已经坚持了将近一年半。统计到今天,在我们这咨询过的朋友,竹子拿小本本算了算,竟然已经过万了。这个数字是成绩
,也提示着我们未来要走更远的路,要更加努力。
可能很多朋友知道我们有一个保险社群,里面的小伙伴最开始有略懂保险的,但大部分都是保险小白;而现在,有些显然已经成长为保险老司机,也有在渐渐学习和积累中的,很多时候都会有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说实话,作为一群之主,我这颗老母亲的心激动得涕泗横流,当认真做一件事并且效果慢慢显现的时候,真的很温暖也很踏实。这里,竹子想和大家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的信任,谢谢你们这一年的不离不弃。
2019年,有问题依然可以随时call 竹子,真的是春节都不带休息的,不信?可以试试~
下面我们还是聊回保险,说一说竹子这一年的感受。
就过去一年的保险市场来看,大部分人购买商业保险的渠道仍然会更倾向于线下代理人,愿意在互联上直接买单的仍占少部份,
比如,一上来就咨询平安福国寿福的人数,要远远多于直接问康惠保性价比如何的,可能是好几倍;
直接判定线上理赔麻烦的,要远远高于咨询线上理赔具体流程的。这类主观意识上的判断很多时候让我也无从入手,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终究还是要靠自己心理说服。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类现象,我认为缘由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是商业保险本身筛选的复杂性,目前市面上人寿保险公司就有87家,每一年都会推出不同保障侧重点的产品,尤其是今年,健康险更是出现一个井喷和爆发的情势。这一来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接上了,但对普通购买者而言,选择多了未必是一件好事,意味着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挑选合适自己家庭的产品。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想找一个最快捷的方式,这就是代理人存在的意义。
二中国目前的保险市场还非常低级,尤其是通过互联购买保险,在用户教育的渗透力上还比较弱。加之商业保险每年的消费额并不低,所以用户在产品挑选之外,还会比较理赔时效、购买服务上的差异。线下购买,总归能捉住代理人或者看到分支机构,相对心里会更踏实。
这也是为何眼下在互联上买保险的人,大多是互联原住民。
第三个就是直接和代理人的数量相关。从今年年初保监会官发布的2017年保险行业运行报告中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代理人数量首次超过800万。尤其是四五线城市,更是龙头保险公司开拓客源的重要阵地,其代理人渗透力有多强可想而知。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在中国,谁要是没个三姑六婆在卖保险,都不好意思自称中国人。上到银行员工,下到家庭主妇,貌似都有一项副业:卖保险。
竹子妈妈的朋友王阿姨通过卖保险第二年在杭州买了一套房,从这个细小的个例也能反映出行业外的人疯狂代理保险的缘由,背后有强大的利益驱动。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再者,为什么四五线城市遇到代理人的几率会高于1二线城市呢?也很好理解,信息差。
在一线城市,大家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像竹子这样的自媒体大量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越来越小,获得信息更新的时效性有时候比我还要快,这也让忽悠别人买保险越来越难。
而相比之下,四五线城市外获得信息的渠道受限,熟人之间口口相传仍旧是信息同享的重要方式,这就导致通过人情关系建立起来的销售模式依然顺畅。
但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并不懂保险,也不会要求你符合健康告知,只会简单粗暴地告知你:买保险就要买大品牌。
这就像竹子自己是做保险自媒体的,但回到老家亲戚问你做甚么工作的,回答保险自媒体人,他们只会觉得你就是个卖保险的,正如他们觉得平安国寿泰康以外的其他保险公司都是小公司一样。
说了这么多,有点扯远了。那识人和辨认产品,总归要选择一个。
我的建议是,自己先弄懂产品,然后再对应自己的需求,是否真的需要这些保障。对代理人推荐的产品,性价比是不是真的像他说的那末好,是否是还有其他更好的替换项?条款说明是不是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了,还是说只是一味地强调产品的好而回避不足之处。这些都是用户自己要识别的。
如果只是因为被销售话术影响买了不合适的产品,三五年以后再退保,反而损失会更大,这点要意想到。
再来说服务和理赔,在我们惯常的思惟中,品牌大=实力强=优质服务,这条逻辑链完全而通畅。
但在保险行业,这条逻辑链却有点失效。至少大品牌和我们不熟悉的品牌,差异并不大。而且某些方面,非知名品牌的优势要更强。
直接来看两组数据:
第一组是北京保监局发布的北京地区个人健康险业务的理赔时效:
第二组来自银保监会《中国保监会关于2017年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
可以看到,
从理赔时效来看,大小品牌均匀分布,差异并不明显;
从投诉量上来看,大公司投诉量不一定少,小公司投诉量也未必多,品牌和投诉量的相关性并不大。
而且注意单位是:件/亿元,每亿元保费平均有两件不到的投诉量,真的非常低。
可见,理赔纠纷真的没有像说的那样常见,你也不可能会是那个被盯上的倒霉鬼。
至于理赔的具体操作,注意两个关键点就可以:
一是买保险的前端:指的是在投保进程中,尽可能对产品多做了解,尤其是条款的设定,健康告知部份的疑虑询问,都要弄明白。
譬如线上投保的智能核保、邮件核保、预约咨询等,都是为了后期理赔的顺畅做铺垫。
再是保险的后端:即了解理赔的设定逻辑和执行细节,这样就避免自己在理赔问题上,被其他人误导,比如产生线下理赔就是比线上理赔要快和好的结论。
这就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对投保人需求的了解、产品的筛选与需求契合、相对合理的理赔标准、相对公道的免除,前期的铺垫、各方面的努力缺一不可。
只有前期工作井然有序,最后理赔的便捷才顺理成章。
这里顺便和大家分享下保险法对于保险理赔时效性的规定:
1)保险人在收到请求后,需要在30天内作出核定,这个收到要求的时间就是保险公司收齐客户完整理赔材料的时间,我们去保险公司交材料,保险公司是必须要出具一个材料交接凭证。
2)材料收齐后,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在30天内给出明确的赔或不赔的结论,保险公司会丧失因不照实告知的拒付权。就是说,如果保险公司调查出来客户投保前有疾病并且足以拒赔,但是超过30天没有下发拒付通知书,那保险公司就只能认赔。
所以,一个理赔案件在受理完材料后,最长不超过30天,必须要给理赔的结论。
至于大家常说的有代理人理赔会更快,其实没有科学依据。
首先,代理人能提供的服务是辅助你完成材料的准备,然后代替你去递交理赔材料,做一些服务上的优化。至于你找代理人理赔还是找保险公司理赔,理赔流程都是一样的。
其次,保险代理人,是跳槽和离职率最高的行业之一,你现在买了真能保证几十年以后万一出险还能找到他吗?不好说。
最后来说服务,什么样的服务才算是服务,可能谁都说不出一个清楚的答案。
对用户而言,最简单朴素的想法可能就是理赔的时候不折腾,顺利快捷地拿到理赔款,那就是好的服务,
这里说到的不折腾,囊括下面三层意思:
1,和投保人的预期一致,赔不赔、赔多少,都和投保人的认知一致。
二,理赔过程没有故意刁难。
3,速度快。
23谈不上阻碍,关键还是第一点。这又回到了上面我们说到的理赔的问题,可直接往上翻回顾。
但竹子倒是觉得,与其纠结于所谓的服务,不如将更多目光聚焦在产品本身。
毕竟,产品的竞争力、从业者的素质也是服务的重要部份,你说是不是?
以上内容有点类似于杂文,想到哪说到哪,只是竹子个人的一些思考和感受,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金华权威妇科医院什么药物36小时长效助勃
邢台最好的牛皮癬医院
- 上一篇:环保部暴光1月空气质量最差城市拳
- 下一篇:消防机器人亮相它能保护逆行英雄生存
-
王一博说自己“全家最丑”,本以为开玩笑,看到妈妈特写:我信了!
2024-12-09
电视界之前的明星他们颜值都极低,但是他们的颜值也是取决母亲的基因的,所以虽然看着长得很迷人,但他们有可能是家;还有最丑的。那么直到现在和大家互动的这
-
《雪中悍刀行2》宣发,5大主演披露,姜泥、青鸟新人选意外
2024-07-25
2021上半年,由宋晓飞执导,张若昀,李庚希,夏雨,高伟光,张天爱等人导演的古装剧《雪当中悍刀行》团购。该剧从此以后首播有,知名度屌棚,导致一波听众大事
-
原来,爱情从来很难离开过
2024-05-20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茉莉,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美好,就是有一个读懂你的人;宁静,就是有一个愿意陪伴你的人。人总有脆弱的时候,无需实在太多的浪漫和词汇
-
高圆圆3岁女儿罕见出镜!探班外婆抱一起扭来扭去,穿搭太可爱
2024-05-07
关之琳自从生产完后,缠材也彻底恢复,这也让她开始了自己的复出计划案,而现今关之琳正在剧组进行紧张的拍片计划案,早先3岁的妹妹罕见唐尼探班妈妈,Rhea在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