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的文字
2020-02-19 16:21:36
近日,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席慕蓉的散文精选集《写给幸福》全新结集出版。这本散文集贯穿女作家整个创作生涯,向读者诠释了一个更完整、更立体的席慕蓉。
席慕蓉自言:绘画是我的理想,诗是我的痴狂,至于散文,则是我的生活笔记,且行且注记,作为对自己生活的纪录和整理。
在这本散文里,我们可以从席慕蓉早期的灵动诗意读到中期的睿智淡雅,再到读到晚期的家国情怀,一路追随诗人的真挚笔触,体悟生命的丰盛美好。
纵横席慕蓉整个创作生涯,叶嘉莹、张晓风、蒋勋倾情推荐
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叶嘉莹曾如此评价席慕蓉:“席慕蓉以她最敏锐的感觉、最诚挚的感情使我‘原形毕露’。”
当代十大散文集之一的张晓风也曾饱含诗意地盛赞席慕蓉:“世界是如此富艳难踪,而你是那个在一瞥间得以窥伺大千的人。”
美学大师蒋勋先生更是客观又深情地写到:“席慕蓉的散文,书写着她的单纯成长、梦想热望、家国情怀、时代深沉。我喜欢席慕蓉,她大情大性,又谨谨慎慎,兼具感性与理性的聪敏智慧,她的散文与诗,在华文书写的世界,为许多人喜爱,带给读者安慰、梦想、幸福的期待。”
没错,这就是席慕蓉。她的文字庄严而敏感,矜持而亲切,不止诗性与爱,还有风霜与坚韧,气魄与风骨;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激动与澎湃,辗转与彷徨;波光细碎,温柔慈悲。此次散文撷选的范围,纵横席慕蓉整个创作生涯,亟欲综合早期、中期、现今的散文创作,刻划个人的散文观和生命风貌。
全书共分七篇,从早期的《初为人师》《写给幸福》,到初履蒙古大地的感动,到追忆父亲生平的《异乡的河流》,再到写给蒙古族的《聆听大地》《乡关何处》;诗人虽自谦“细碎波光”,但其庄严感性的姿态,其实蕴涵生命流离的史诗,波澜壮阔,感人至深。
写给生命,写给幸福,写给每一颗孤独灿烂的灵魂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我们的生命里面还有更为固执的生命,我们的感觉背后还有更为强烈的感觉。一切的一切都会在瞬间欢然苏醒,不计前嫌,不念旧恶,重新开始再来奔赴一场慎重繁复的感觉的盛宴。”(《初老》)
席慕蓉不是温床中的诗人,书摘里的作家,她是经过战乱流离、阅尽辉煌沧桑的大仁大智者。她见过世间最美的,也见过最遭的,却能放下成见,大笔挥就:“让我走过荒凉的河岸仰望星空 ,直面生命的狂喜与刺痛。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独白》)
这就是独一无二的席慕蓉。她以最纯真炽热的心拥抱世界、赞美自然,她从孤岛奔向草原,于废墟之上重建信仰。
“没有什么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然而,这样的一种单纯,这样的一种自然,是要用几千个日夜,几千个流泪与追悔的日夜才能孕育出来的,要经过多少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过滤出来的,要经过多少次努力的克制与追求才能得到的,要用几千几万句话才能形容得出来的啊!‘自然’是什么呢?应该就只是一种认真和努力的成长罢了。”(《生命的滋味》)
她渴望自由,却固执地坚信“安定”“幸福”与“美”,赞美平凡生活的意义深长;她大情大性,饱尝命运的苦涩后仍能真心歌颂生活——仿似拍拍你肩膀,轻轻提醒:生年轻人,你是幸福的。
“生活与生命各有其诱惑,就算悲伤吧,还是有幸福感的。每个人撒他的网,得到他自己的收获。在一生里,去走上几千几万里的路,去捕捉几千几万种变幻的景象,去感受那几千几万种不同质感的细节,把所有的一切都放进柔软的心中,不断地重复回想、重复品尝,一次次地用追怀与疼惜的情愫去抚摸,一层层地为记忆添加上透明的光泽,最后所得到的,就是生命的精华了吗?在生命里,每一个值得追怀的时刻都自成一个光影迷离的世界,似乎是各自独立却又相互映照。”(《夏夜的记忆》)
席慕蓉的文字,如山涧溪流,涓涓流淌,抚慰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不安;又如春风化雨,悄然而至,润泽每一个孤独灿烂的灵魂——生命中美好的都享受,不好的一并歌颂,写给生命,写给幸福。
基本信息
书名:《写给幸福》
作者:席慕蓉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开本: 2
装帧形式:平装
定价:45.00元
ISBN:978-7-5594-2502-7
内容简介
本书为席慕蓉亲自编选的散文精选。此次撷选的范围纵横整个创作生涯,亟欲综合早期、中期、现今的散文创作,刻划个人的散文观和生命风貌,记录了作者对爱情、乡愁、人生、艺术等的感悟和思考。
席慕蓉以绘画开启艺术生涯,以诗情闻名于世,但其散文温柔款曲,寓意家国,以庄严感性的姿态,抒写蕴含生命流离的史诗,波澜壮阔,感人至深。
激动与澎湃,辗转与彷徨
波光细碎,温柔慈悲
目录
壹 生命的滋味
生命的滋味
初为人师
心灵的对白
池畔
记忆广场
关山月
谜题
贰 写给幸福
写给幸福
夏天的日记
槭树下的家
星期天的早上
月色两章
丰饶的园林
叁 相见不恨晚
一朵白莲——《先知》读后感
纯金的心——《山里山外》读后感
系斜阳缆——王鼎钧回忆录中的百年场景
梦中之梦——敬悼恩师马白水教授
相见不恨晚
生命旷野
真实的人生
肆 心灵的飨宴
天穹低处尽吾乡
心灵的乡宴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
水彩课
别离
寻找鲍尔吉
关于挥霍
初老
伍 夏夜的记忆
常玉
傅先生
傅太太
最后的一笔
夏夜的记忆
莲池
记忆
陆 今夕何夕
汗诺日美丽之湖
今夕何夕
风里的哈达
源——写给哈斯
父亲教我的歌
神圣的人
丹僧叔叔——一个喀尔玛克蒙古人的一生
柒 异乡的河流
此身
赛痕贝加尔
聆听大地
异乡的河流
乡关何处
后记——前篇与后续
作者简介
席慕蓉,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祖籍蒙古,生于四川,童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196 年,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
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
编辑推荐
席慕蓉亲自编选散文集
纵横整个创作生涯 首次集结出版
更立体的席慕蓉 更完整的席慕蓉
庄严而敏感,矜持而亲切
不止诗性与爱,还有风霜与坚韧,气魄与风骨
名人评价
绘画是我的理想,诗是我的痴狂,至于散文,则是我的生活笔记,且行且注记,作为对自己生活的纪录和整理。
——席慕蓉自述
世界是如此富艳难踪,而你是那个在一瞥间得以窥伺大千的人。
——张晓风评席慕蓉
席慕蓉的散文与诗,在华文书写的世界,为许多人喜爱,带给读者安慰、梦想、幸福的期待。
——蒋勋评席慕蓉
一、精彩语录
若是在这样的时刻里还不肯还不敢说出久藏在心里的秘密, 若是在享有的时候还时时担忧它的无常,若是在爱与被爱的时候还时时计算着什么时候会不再爱与不再被爱;那么, 我哪里是在 享用我的生命呢?我不过是不断地在浪费它在摧折它而已罢。
——《生命的滋味》
我们只能来这世上一次,只能有一个名字。我愿意用千言万 语来描述这一种只有在人世间才能得到的温暖与朦胧的喜悦。我很高兴我能做中间的那一种人,我不羡慕上智,因为没有挫折的他们,不发生错误的他们,尽管不会流泪,可是却也失去了一种得到补救机会时的快乐与安慰。
——《心灵的对白》
生命中有很多特定的刹那都像一篇极短篇:没有起始,没有终结。因此,那挑选出来的一刹那就比较特别清新而淡远,比较特别苦涩而又甘香。
——《谜题》
面对这一种绝对的美丽,我实在无力抗拒,我愿意献出我的一切来换得它片刻的停留。对你,我也一直是如此。
——《写给幸福》
读王鼎钧的《山里山外》,就是在读着一个灵魂在战乱里的烙印,读着一颗心在烈火里的锻炼。流泪是因为他的伤痛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伤痛,微笑是因为幸好他有着一个真诚的灵魂,幸好他有着一颗纯金的心。
——《纯金的心》
不论愿不愿意,每个生命,都必须激烈地以或悲或喜的方式,来释放自身那丰沛的过剩的能量。锦媛,这就是我所能了解的“挥霍”吗?生命本身,是宇宙最深沉的秘密,是奢侈的极致!
——《关于挥霍》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我们的生命里面还有更为固执的生命,我们的感觉背后还有更为强烈的感觉。一切的一切都会在瞬间欢然苏醒,不计前嫌,不念旧恶,重新开始再来奔赴一场慎重繁复的感觉的盛宴。
——《初老》
原来,所有已经过去的时日其实并不会真正地过去和消失。原来,如果我曾经怎样地活过, 我就会怎样地活下去,就好像一张油画在完成之前,不管是画错了或者画对了,每一笔都是必须和不可缺少的。我有过怎样的日子,我就将会是怎样的人。
——《池畔》
二、精彩书摘
生命的滋味
一
电话里,T 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了。
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
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我们在少年时原来都有着单纯与宽厚的灵魂啊!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在成长的过程里让它逐渐变得复杂与锐利?在种种牵绊里不断伤害着自己和别人?还要学着不去后悔,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那一整天,我耳边总会响起瓷杯在坚硬的地面上破裂的声音,那一片一片曾经怎样光润如玉的碎瓷在刹那间迸飞得满地。
我也能学会不去后悔吗?
二
生命里充满了大大小小的争夺,包括快乐与自由在内,都免不了一番拼斗。
年轻的时候,总是紧紧跟随着周遭的人群,急着向前走,急着想知道一切,急着要得到我应该可以得到的东西。却要到今天才能明白,我以为我争夺到手的也就是我拱手让出的,我以为我从此得到的其实就是我从此失去的。
但是,如果想改正和挽回这一切,却需要有更多和更大的勇气才行。
人到中年,逐渐有了一种不同的价值观,原来认为很重要的事情竟然不再那么重要了,而一直被自己有意忽略了的种种却开始不断前来呼唤我,就像那草叶间的风声,那海洋起伏的呼吸,还有那夜里一地的月光。
多希望能够把脚步放慢,多希望能够回答大自然里所有美丽生命的呼唤!
可是,我总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回答它们,从小的教育已经把我塑铸成为一个温顺和无法离群的普通人,只能在安排好的长路上逐日前行。
假如有一天,我忽然变成了我所羡慕的隐者,那么,在隐身山林之前,自我必定要经过一场异常惨烈的厮杀罢?
也许可以这样说:那些不争不夺、无欲无求的隐者,也许反而是有着更大的欲望、和生命作着更强硬争夺的人才对。
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呢?
三
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则我爱所有的人,我爱全世界,我爱生命。如果我能够对一个人说“我爱你”,则我必能够说“在你之中我爱一切人,通过你,我爱全世界,在你生命中我也爱我自己”。
——E. 佛洛姆
原来,爱一个人,并不仅仅只是强烈的感情而已,它还是“一项决心,一项判断,一项允诺”。
那么,在那天夜里,走在乡间滨海的小路上,我忽然间有了想大声呼唤的那种欲望也是非常正常的了。
我刚刚从海边走过来,心中仍然十分不舍把那样细白洁净的沙滩抛在身后。那天晚上,夜凉如水,宝蓝色的夜空里星月交辉,我赤足站在海边,能够感觉到浮面沙粒的温热干爽和松散,也能够同时感觉到再下一层沙粒的湿润清凉和坚实,浪潮在静夜里声音特别缓慢,特别轻柔。
想一想,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装满这一片波涛起伏的海洋? 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把山石冲蚀成细柔的沙粒并且把它们均匀地 铺在我的脚下?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酝酿出这样一个清凉美丽的夜晚?要多少多少年的时光啊!这个世界才能够等候到我们的 来临?
若是在这样的时刻里还不肯还不敢说出久藏在心里的秘密,若是在享有的时候还时时担忧它的无常,若是在爱与被爱的时候 还时时计算着什么时候会不再爱与不再被爱;那么,我哪里是在享用我的生命呢?我不过是不断地在浪费它在摧折它而已罢。
那天晚上,我当然还是要离开,我当然还是要把海浪、沙岸,还有月光都抛在身后。可是,我心里却还是感激着的,所以才禁不住想向这整个世界呼唤起来:“谢谢啊!谢谢这一切的一切啊!”
我想,在那宝蓝色深邃的星空之上,在那亿万光年的距离之外,必定有一种温柔和慈悲的力量听到了我的感谢,并且微微俯首向我怜爱地微笑起来了罢。
在我大声呼唤着的那一刻,是不是也同时下了决心、作了判断、有了承诺了呢?
如果我能够学会了去真正地爱我的生命,我必定也能学会了 去真正地爱人和爱这个世界。
四
所以,请让我学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请让我学着不去后悔,当然,也请让我学着不要重复自己的错误。
请让我终于明白,每一条走过来的路径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请让我终于相信,每一条要走上去的前途也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
请让我生活在这一刻,让我去好好地享用我的今天。
在这一切之外,请让我领略生命的卑微与尊贵。让我知道,整个人类的生命就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 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
请让我,让我能从容地品尝这生命的滋味。
心灵的飨宴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一日晚间,叶嘉莹先生应洪建全文教基金会的邀请,在台北的“敏隆讲堂”演讲,讲题是“王国维《人间词话》问世百年的词学反思”。
从七点整准时开始到九点过后还欲罢不能,那天晚上,叶老师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以《人间词话》为主轴,谈词的由来、特质、境界,以及雅郑之间的微妙差异等等;上下纵横,中西并用,再加上兴会淋漓之处叶老师不时地让思路跑一下野马,把我们带到一片陌生旷野,那种辽阔无边,那种全然不受约束的自由,好像极为混沌无端难以言说,却在同时又井然有序地一一心领神会……
何以至此?何能致此?
当时的我,只觉得叶老师在台上像个发光体,她所散发的美感,令我如醉如痴,在无限欣喜的同时却还一直有着一种莫名的怅惘,一直到演讲结束,离开了会场、离开了叶老师之后,却还离不开这整整两个多钟头的演讲所给我的氛围和影响。之后的几天,我不断回想,究竟是什么感动了我?
对叶老师的爱慕是当然的,对叶老师的敬佩也是当然的,可是,除此之外,好像还有一些什么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必须去寻找去捕捉才有可能得到解答。
那天晚上,叶老师在对我们讲解关于词的审美层次之时,她用了《九歌》里的“要眇宜修”这四个字。
她说:“要眇”二字,是在呈现一种深隐而又精微的美,而这种深微,又必须是从内心深处自然散发出来的才可能成其为美。至于“宜修”则是指装饰的必要,但是,叶老师说:这种装饰并非只是表面的修饰,却也是深含于心的一种精微与美好的讲究。一如《离骚》中所言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是所谓的一种品格上的“高洁好修”。
那天晚上的叶老师,身着一袭灰蓝色的连身长衣裙,裙边微微散开。肩上披着薄而长的丝巾,半透明的丝巾上还暗嵌着一些浅蓝和浅灰色的隐约光影,和她略显灰白但依然茂密的短发在灯光下互相辉映。
当时的我,只觉得台上的叶老师是一个发光体,好像她的人和她的话语都已经合而为一。不过,我也知道,叶老师在台上的光辉,并不是讲堂里的灯光可以营造出来的,而是她顾盼之间那种自在与从容,仿佛整个生命都在诗词之中涵泳。
之后,在不断地回想中,我忽然开始明白了。
原来,叶老师当晚在讲坛上的“人和话语合而为一”,其实是因为,她就是她正在讲解中的那个“美”的本身。
叶老师在讲坛上逐字讲解中的“要眇宜修”, 就是她本身的气质才情所自然展现的那深隐而又精微、高洁而又高贵的绝美。
是的,她就是“美要眇兮宜修”的那位湘水上的女神。
然而,或是因为“世溷浊而不分兮”,或是因为一种必然的孤独,使得所有这世间的绝美,在欣然呈现的同时,却又都不得 不带着一些莫名的怅惘甚至忧伤……
那晚之后,我在日记里记下自己的触动,我何其有幸,参与了一次极为丰足的心灵飨宴。
想不到,十个月之后,我又有幸参与了一次。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七日上午,叶老师应余纪忠文教基金会的邀请,在中坜的大学作了一场演讲,讲题是“百炼刚中绕指柔——辛弃疾词的欣赏”。
礼堂很大,听众很多,仪式很隆重。可惜的是,演讲的时间反而受了限制。叶老师这次只讲了一个半小时左右,她所准备的十首辛弃疾的词,也只能讲了两首而已。
这两首的词牌都是《水龙吟》,一首是《登建康赏心亭》, 一首是《过南剑双溪楼》。叶老师说,辛弃疾一向是她所极为赏爱的一位词人。
他正是能以全部的心力来投注于自己的作品,更是能以全部的生活来实践自己的作品。他的生命与生活都以极为真诚而又深挚的态度进入文学创作。
因此,在讲解这两首《水龙吟》之时,叶老师就要我们特别 注意创作时间的差异对作品的影响。她说,基本上,生命的本体(感情与意志)是不变的,可是,辛弃疾一生传世的词,内容与风格却是千变万化,并且数量也有六百首以上之多。
她为我们选出的这第一首《水龙吟》,辛弃疾三十四岁,正在南京,在孝宗的朝廷。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时候,离他当年 率领义兵投奔南朝,那热血沸腾壮志昂扬的英雄时刻,已经过了十个年头了。
后面的一首《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已经有五十多岁了,而在这之前,被朝廷放废了十年之久。
辛弃疾的一生,六十八载岁月(一一四〇—一二〇七年),有四十多年羁留在南宋,中间又还有二十年的时光是一次次被放废在家中。
这样的蹉跎,置放于文学之中,会产生出什么样的作品? 我们在台下静静地等待着叶老师的指引。
这天,站在讲台上,叶老师仍是一袭素净的衣裙,只在襟前别了一朵胸花,是大学校方特别为贵宾准备的,深绿的叶片间缀着一小朵红紫色的蝴蝶兰。
她的衣着,她的笑容,她的声音,她的一切,本来都一如往常,是一种出尘的秀雅的女性之美。可是,非常奇特的,当她开始逐字逐句为我们讲解或吟诵这两首《水龙吟》之时,却是隐隐间风雷再起,那种雄浑的气势逼人而来,就仿佛八百多年前的场景重现,是词人辛弃疾亲身来到我们眼前,亲口向我们一字一句诉说着他的孤危而又蹉跎的一生了。
在“楚天千里清秋”微微带着凉意的寂寞里,我们跟着辛弃疾去“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心里涌起了真正的同情。非常奇妙的转变,在我的少年时,那些曾经是国文课本里生涩而又苍白的典故,为什么如今却都化为真实而又贴近的热血人生?原来, 辛弃疾亲身前来之时,他的恨,他的愧,他的英雄泪都是有凭有据,清晰无比的啊!
我们跟随着他掠过了二十年,来到南剑双溪的危楼之前,但觉“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到底要不要“燃犀下看”呢?那黑夜的肃杀与词人的忐忑,到此已是一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画面了。
等到“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这几句一出来,我一方面觉得自己几乎已经站在离辛弃疾很近很近的地方,近得好像可以听见他的心跳,感觉得到他的时不我予的悲伤。可是,一方面,我又好像只看见这十二个字所延伸出来的人生境界,这就是“文学”吗?用十二个字把时空的深邃与浩瀚,把国族与个人的命运坎坷,把当下与无穷的对比与反复都总括于其中,这就是“文学”吗?
因此,当叶老师念到最后的“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的时候,在台下的我不得不轻声惊呼起来。
惊呼的原因之一是,这“系斜阳缆”更是厉害!仅仅四个字而已,却是多么温暖又多么悲凉的矛盾组合,然而又非如此不可 以终篇,仅仅四个字,却是一个也不能更动的啊!
惊呼的另一个原因是,终篇之后,我才突然发现,刚才,在叶老师的引导之下,我竟然在不知不觉之间进入了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悲笑一生。他的蹉跎他的无奈不仅感同身受,甚至直逼胸怀,使我整个人都沉浸在那种苍茫和苍凉的氛围里,既感叹又留恋,久久都不舍得离开。
是何等丰足的心灵乡飨!
等我稍稍静定,抬头再往讲台上望去,叶老师已经把讲稿收妥,向台下听众微笑致意,然后就转身往讲台后方的贵宾席位走去,准备就座了,那亭亭的背影依然是她独有的端丽和秀雅……
可是,且慢,那刚才的辛弃疾呢?
那刚刚才充满在讲堂之内的苍凉与苍茫,那郁郁风雷的回响,那曾经如此真切又如此亲切的英雄和词人辛弃疾呢?
请问,叶老师,您把他收到什么地方去了?何以至此?何能致此?
这不是我一个人在思索的问题,那天会后,许多听众也在彼 此轻声讨论。
我听见有人说“是因为声音,声调”。有人说“是因为先生学养深厚,又见多识广”。有人说:“是因为她自幼承受的古典诗文教育,已经是她生命的一部分了。”还有人说:“恐怕是因为她自身的坎坷流离,所以才更能将心比心,精准诠释的吧。”
我在旁边静静聆听,大家说得都没有错,这些也应该都是叶老师所具有的特质。但是,我总觉得,是不是还有别的更为重要的质素,才可能让叶老师如此的与众不同呢?
这是我一直想去寻求的解答。不过,我也知道,那极为重要 的质素,想必也是极为独特与罕见的,又如何能让我就这样轻易寻得?
直到最近,读到《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一书的初稿, 发现书中有两段话语,似乎就是给我的解答,在此恭谨摘抄如下:
……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 忧患的一种力量。
……我之所以有不懈的工作的动力,其实就正是因为我 并没有要成为学者的动机的缘故,因为如果有了明确的动机, 一旦达到目的,就会失去动力而懈怠。我对诗词的爱好与体 悟,可以说全是出于自己生命中的一种本能。因此无论是写 作也好, 讲授也好, 我所要传达的, 可以说都是我所体悟到的诗歌中一种生命,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力量。中国传统 一直有“诗教”之说,认为诗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 神”。当然在传达的过程中,我也需要凭借一些知识与学问来作为一种说明的手段和工具。我在讲课时,常常对同学们 说,真正伟大的诗人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写作自己的诗篇的, 是用自己的生活来实践自己的诗篇的,在他们的诗篇中,蓄 积了古代伟大诗人的所有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而我们讲诗的人所要做的,就正是透过诗人的作品,使这些 诗人的生命心魂,得到又一次再生的机会。而且在这个再生 的活动中,将会带着一种强大的感发作用,使我们这些读者 与听者或作者与读者,都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力量。在这种 以生命相融会相感发的活动中,自有一种极大的乐趣。而这 种乐趣与是否成为一个学者,是否获得什么学术成就,可以 说没有任何关系。这其实就是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旨哉斯言,谜题揭晓! 原来,答案就在这里。
叶老师所给我们的一场又一场的心灵乡飨,原来就是久已失传的“诗教”。
这是一种以生命相融合相感发的活动,而能带引我们激发我 们去探索这种融合与感发的叶老师,她所具备的能量是何等的强 大与饱满,而她自己的生命的质地,又是何等的强韧与深微啊!
历经忧患的叶老师,由于拥有这样充沛的能量,以及这样美好的生命质地,才终于成就了这罕有的与诗词共生一世的丰美心魂。
在此,我谨以这篇粗浅的文字,向叶老师献上我深深的谢意。
附记
叶老师别号为纳兰迦陵。“纳兰”是族姓“叶赫纳兰” 的简称,“迦陵”是叶老师年轻时自取的笔名,她说与佛经上的妙音鸟“迦陵频伽”相同只是一种巧合。然而,佛经上说这种神鸟鸣声清妙,使人闻之而心神欢跃,那么,在叶老 师谈诗论词的时候,我们所聆听的,不就是天籁,不就是妙 音吗?
附录:辛弃疾《水龙吟》
之一·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之二·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 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 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沧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 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 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编辑:王怡婷)
梅州癫痫病医院咋样赤峰治疗男科费用
镇江十佳男科医院
- 上一篇:中期改款宝马i3最新消息续航里程提升
- 下一篇:也还是有五十亿寿命的哇brbr所以
-
鬼马少女雨的玛丽珍鞋
2024-12-09
不少姐弟都换清凉穿戴搭了,如果再次穿戴鞋子、小白鞋这类不透气的鞋子,就有些捂右脚了哦~ 不如尝试下没有人有人季节属性的玛格丽特古德鞋吧,一年四季都可穿
-
何时拔除您的 Android 缓存以及具体操作方法
2024-10-24
无论您保有 Galaxy S21(如上图)还是其他 Android PDA,清理点击器调用和 cookie 都比您显然的要容易。 无论您使用哪种Android 智能PDA,偶尔清理PDA的调用和 cookie 都是一个好
-
共赏盛夏奇观!vivo S15系列快闪大型活动来袭,热闹非凡
2024-10-19
就在日前,vivo另一款了全新的#vivo S15#复刻版APP,欣赏了网友们的关注。为了让大家感受受到该复刻版机型的歌舞片感受制作意志力,vivo官方还在新机发布的同一天举办
-
水击实验控制系统
2024-10-17
井水挥反常是一种典型的有压 管线非恒定流问题,在井水挥反常中,由于绝热变化急剧,不必考量流体的压缩性及管线的黏性 。井水挥反常可约略作如下描述:有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