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裴行敛
2020-01-20 21:18:21
明经★裴行敛:
我今天我讲的是,我认识儒家的性质如何从积极、全面、健康变成最后的食古不化迂腐、偏执的。有不对的,请指正。
儒家理论的完善,也就是大家知道的春秋战国,以孔子为开始,经过曾子、孟子 、荀子等大家发展,有了完整的体系。这的儒家重文亦重武,六艺中两个 射御 就是武事的。其中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鲁国将军。到了孟子这,孔子的理论得到了一次升华, 社稷为重,君为次之 。这时候的大臣,善于劝诫也敢于劝诫 ,也几个诸侯王敢于杀劝诫的人。
在秦汉之交,儒家经过一次摧残,也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虽然有专家说,坑的是方士。但是,我认为:秦国作为一个以法家为根本的帝国,不论坑的是儒士还是方士,对于儒家打击是一定的。在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对于董仲舒的方式,我很不赞同。而且实际上,刘彻也没有完全独尊儒术,世家大族还是文武兼修。其中东汉大族窦氏、马氏都以武事传家,兼修儒术。这时候虽然儒家思想加强了对君王的效忠,但是总得来说,还是很好的。其中不少儒士兼修法家、墨家、兵家等等。例如诸葛亮兼修法家、刘哗兼修墨家,不少弱冠之年的青年就统领兵事 ,例如陆逊、曹操(曹操少年时跟随皇莆篙到西部打击少数民族)。接着,在晋朝,经历过五胡乱华,一部分士子因为这次沉重打击醉于修道、修佛。但是还是有很多闪耀的人物,谢安、王猛等等。到了唐,儒家士子们来了一场大爆发,开创了两个盛世:贞观、开元,涌现了一批出将入相的人物(我认为的士子最高荣誉),裴行俭、苏烈、李靖,在外为统兵一方的节度使,在内是三省六部的重要官员,还有长孙无忌、房杜等著名文臣。
宋为了中央稳定,把军权和政权完全分割而来,并且把文官远远凌驾于武将之上。终宋一朝,只出过一个,可以称得上出将入相的人,还是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虞允文。咱们可以看看,就算是欧阳修,也曾羞辱过狄青,说明在宋朝,普遍看不起武将。变相把武事给阉割了,终宋一朝,除了末年,文臣始终在压制武将,而且党争十分严重。这时候的文臣,没有几个真正关心武事,即使金军南下,也都盲目乐观。汴梁之战是汉人帝国被灭国最轻松的一战,没有一次大型会战,除了太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稍微阻挡金军。我认为宋朝少了唐汉的重武之风,尤其是士子,中央儒士一直在压制武将。这时代的士子,真的很少有重视武事的。因为,两者差别太大,宋不杀士大夫,可杀的有功之将可不只一个两个。在朝代,出将入相中的将,被认为是一种士子的耻辱,只有没办法,才去统兵,多么可笑。开封围城战共有两次,第一次,金军两路大军,一路被王禀在太原挡住。只有一路到达开封,第一次险险击退,朝中儒家重臣,没有给太原提供资源以防再次来袭,而是在进行权利洗牌,结果:牌还没洗好,金军又来了,太原这次挡不住了,两路会师汴梁,灭国之战完成。我之所以认为儒家衰败从宋开始,就是认为宋朝士子丧失了对武事的追求,文武失其一半,自然开始衰败。然后就是元了,元我不详细说,因为这时候经过蒙古人屠杀,儒家一直是在恢复中,也没几个有分量的。
明朝呀这个朝代,君权大大的加强,一部分原来应该是士子们管的事到了皇帝那,我感觉士子阶层是很不爽的,不过在朱元璋、朱棣敢动刀子的君王面前,他们很低调。但是,到了后期,他们就开始反击,例如东林党。由于朝中大多数人都是士子,皇帝便开始用了一种人:宦官。咱们可以看到,明朝太监表面再牛,皇帝想整死他就整死了,不会像唐朝,皇帝被太监整死。明朝皇帝,有些甚至这些手段都懒整了,直接生气不上朝,例如:万历。万历三十多年不上朝,士子们照样管的不错,不过前提是有个张居正。张居正一死,士子们又开始党政了。皇帝一看 ,更心烦了,叫出来个魏忠贤,整整那些党人。然后,魏忠贤的恶名流传千古了。然后,新上任的崇祯看魏忠贤不爽,又把魏忠贤整死了。东林党又表示很开心,不过这时候,我感觉:东林党已经没有太多有能力的人,坏事多于成事。
这时候,明朝最后两个儒将也奋战在辽东。袁崇焕和孙承宗,后来他们两个怎么样了,大家也知道。孙承宗年老退休,将辽东交给袁崇焕,不过后来袁崇焕被崇祯杀了。孙承宗在满清入关时,全家血战而死,那时孙承宗76岁。明朝,我总结一下,武事比宋好些,不过离汉唐差距还是很大,而且当时的士子的骨气不如宋。
清代,这时候儒家思想已经完全到了死胡同,一味的愚忠。对于孔子的话一味追随,而且十分推崇朱熹。个人对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说法极度不屑。来就有欲望,为何要一味克制,那不叫修行,那叫摧残人性。既然渴望,只要不危害别人,就该勇敢的追求。清代我比较推崇这两个人:曾国藩、王国维。其他不提也罢。今天我就讲到这了。有不对的。请指正。
【副山长】小狐:
儒,即便先秦之儒,孔孟荀,他们适合做夫子,不适合为宰官,他们不懂政治生态。
焚书坑儒,读书治学、发言的好气氛被暴秦破坏了,读书人第一次集体失语了,而幸存的叔孙通更是活在夹缝中。
董仲舒这个假道学,虽然将儒家推向学术统治地位,可是儒家就此变质,成了王朝集权的帮凶,三纲五常,伦理关系不对等,祸害人啊!
两晋是黑暗统治的时代,司马家搞白色统治,儒士或类儒士的人,日子不好过了,他们不向外发展,越发的内敛,修真、清谈去了。
到唐代,儒家已经失去了权威,外来的佛教很生猛,打破了儒家的一家独大的局势。这未免不是好事,儒家自身缺点就很多,不适合作为意识形态,可笑的是韩愈还要尽力维持。
在宋代政府表现出一定的重文轻武,儒家思维在温室中越来越僵化,甚至提出半部论语治天下。而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教对个体的很是禁锢,这是朱熹的问题,更是统治者为集权造成的问题。元明二代,朱子的四书注成了科举的内容,也是唯一的标准。读书人为了有出路只能日复一日的读这些,就此失去了创造性的思维,成了狭窄迂腐的读书人,于己于国,都是大不利。
明代的锦衣卫、两厂。清代的狱,在这高压统治下,今人窒息的环境,读书人的再也不能像先秦那样发表言论了。他们集体的人格也被压缩。而这时的儒家也走进了死胡同。
~在此感谢裴兄的讲演,使我对儒家在历史长河中有了新的认识,并写下这些,谢谢!
跌打损伤用什么中药敷小儿厌食挑食不吃饭怎么办前列腺增生能服用希爱力吗
我今天我讲的是,我认识儒家的性质如何从积极、全面、健康变成最后的食古不化迂腐、偏执的。有不对的,请指正。
儒家理论的完善,也就是大家知道的春秋战国,以孔子为开始,经过曾子、孟子 、荀子等大家发展,有了完整的体系。这的儒家重文亦重武,六艺中两个 射御 就是武事的。其中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鲁国将军。到了孟子这,孔子的理论得到了一次升华, 社稷为重,君为次之 。这时候的大臣,善于劝诫也敢于劝诫 ,也几个诸侯王敢于杀劝诫的人。
在秦汉之交,儒家经过一次摧残,也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虽然有专家说,坑的是方士。但是,我认为:秦国作为一个以法家为根本的帝国,不论坑的是儒士还是方士,对于儒家打击是一定的。在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对于董仲舒的方式,我很不赞同。而且实际上,刘彻也没有完全独尊儒术,世家大族还是文武兼修。其中东汉大族窦氏、马氏都以武事传家,兼修儒术。这时候虽然儒家思想加强了对君王的效忠,但是总得来说,还是很好的。其中不少儒士兼修法家、墨家、兵家等等。例如诸葛亮兼修法家、刘哗兼修墨家,不少弱冠之年的青年就统领兵事 ,例如陆逊、曹操(曹操少年时跟随皇莆篙到西部打击少数民族)。接着,在晋朝,经历过五胡乱华,一部分士子因为这次沉重打击醉于修道、修佛。但是还是有很多闪耀的人物,谢安、王猛等等。到了唐,儒家士子们来了一场大爆发,开创了两个盛世:贞观、开元,涌现了一批出将入相的人物(我认为的士子最高荣誉),裴行俭、苏烈、李靖,在外为统兵一方的节度使,在内是三省六部的重要官员,还有长孙无忌、房杜等著名文臣。
宋为了中央稳定,把军权和政权完全分割而来,并且把文官远远凌驾于武将之上。终宋一朝,只出过一个,可以称得上出将入相的人,还是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虞允文。咱们可以看看,就算是欧阳修,也曾羞辱过狄青,说明在宋朝,普遍看不起武将。变相把武事给阉割了,终宋一朝,除了末年,文臣始终在压制武将,而且党争十分严重。这时候的文臣,没有几个真正关心武事,即使金军南下,也都盲目乐观。汴梁之战是汉人帝国被灭国最轻松的一战,没有一次大型会战,除了太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稍微阻挡金军。我认为宋朝少了唐汉的重武之风,尤其是士子,中央儒士一直在压制武将。这时代的士子,真的很少有重视武事的。因为,两者差别太大,宋不杀士大夫,可杀的有功之将可不只一个两个。在朝代,出将入相中的将,被认为是一种士子的耻辱,只有没办法,才去统兵,多么可笑。开封围城战共有两次,第一次,金军两路大军,一路被王禀在太原挡住。只有一路到达开封,第一次险险击退,朝中儒家重臣,没有给太原提供资源以防再次来袭,而是在进行权利洗牌,结果:牌还没洗好,金军又来了,太原这次挡不住了,两路会师汴梁,灭国之战完成。我之所以认为儒家衰败从宋开始,就是认为宋朝士子丧失了对武事的追求,文武失其一半,自然开始衰败。然后就是元了,元我不详细说,因为这时候经过蒙古人屠杀,儒家一直是在恢复中,也没几个有分量的。
明朝呀这个朝代,君权大大的加强,一部分原来应该是士子们管的事到了皇帝那,我感觉士子阶层是很不爽的,不过在朱元璋、朱棣敢动刀子的君王面前,他们很低调。但是,到了后期,他们就开始反击,例如东林党。由于朝中大多数人都是士子,皇帝便开始用了一种人:宦官。咱们可以看到,明朝太监表面再牛,皇帝想整死他就整死了,不会像唐朝,皇帝被太监整死。明朝皇帝,有些甚至这些手段都懒整了,直接生气不上朝,例如:万历。万历三十多年不上朝,士子们照样管的不错,不过前提是有个张居正。张居正一死,士子们又开始党政了。皇帝一看 ,更心烦了,叫出来个魏忠贤,整整那些党人。然后,魏忠贤的恶名流传千古了。然后,新上任的崇祯看魏忠贤不爽,又把魏忠贤整死了。东林党又表示很开心,不过这时候,我感觉:东林党已经没有太多有能力的人,坏事多于成事。
这时候,明朝最后两个儒将也奋战在辽东。袁崇焕和孙承宗,后来他们两个怎么样了,大家也知道。孙承宗年老退休,将辽东交给袁崇焕,不过后来袁崇焕被崇祯杀了。孙承宗在满清入关时,全家血战而死,那时孙承宗76岁。明朝,我总结一下,武事比宋好些,不过离汉唐差距还是很大,而且当时的士子的骨气不如宋。
清代,这时候儒家思想已经完全到了死胡同,一味的愚忠。对于孔子的话一味追随,而且十分推崇朱熹。个人对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说法极度不屑。来就有欲望,为何要一味克制,那不叫修行,那叫摧残人性。既然渴望,只要不危害别人,就该勇敢的追求。清代我比较推崇这两个人:曾国藩、王国维。其他不提也罢。今天我就讲到这了。有不对的。请指正。
【副山长】小狐:
儒,即便先秦之儒,孔孟荀,他们适合做夫子,不适合为宰官,他们不懂政治生态。
焚书坑儒,读书治学、发言的好气氛被暴秦破坏了,读书人第一次集体失语了,而幸存的叔孙通更是活在夹缝中。
董仲舒这个假道学,虽然将儒家推向学术统治地位,可是儒家就此变质,成了王朝集权的帮凶,三纲五常,伦理关系不对等,祸害人啊!
两晋是黑暗统治的时代,司马家搞白色统治,儒士或类儒士的人,日子不好过了,他们不向外发展,越发的内敛,修真、清谈去了。
到唐代,儒家已经失去了权威,外来的佛教很生猛,打破了儒家的一家独大的局势。这未免不是好事,儒家自身缺点就很多,不适合作为意识形态,可笑的是韩愈还要尽力维持。
在宋代政府表现出一定的重文轻武,儒家思维在温室中越来越僵化,甚至提出半部论语治天下。而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教对个体的很是禁锢,这是朱熹的问题,更是统治者为集权造成的问题。元明二代,朱子的四书注成了科举的内容,也是唯一的标准。读书人为了有出路只能日复一日的读这些,就此失去了创造性的思维,成了狭窄迂腐的读书人,于己于国,都是大不利。
明代的锦衣卫、两厂。清代的狱,在这高压统治下,今人窒息的环境,读书人的再也不能像先秦那样发表言论了。他们集体的人格也被压缩。而这时的儒家也走进了死胡同。
~在此感谢裴兄的讲演,使我对儒家在历史长河中有了新的认识,并写下这些,谢谢!
跌打损伤用什么中药敷小儿厌食挑食不吃饭怎么办前列腺增生能服用希爱力吗
- 上一篇:狂武仙途 第六十八章 上门挑衅
- 下一篇:合肥车展购车安全保障工作要做好
相关资讯
-
恋爱的人总以为自己看得见未来
2024-12-09
因为有星,夜才不能黑暗;因为有天,海才一片蔚蓝;因为有梦幻,新生命充满期盼;因为有你,我的世界一片光阴! 幸福情这过道,伤不起。于是,宁可选择去外遇
-
马斯克拜师了张小龙吗?
2024-10-24
踌躇满志入股Twitter的雷诺,突然要向张小龙“取经”了。 5同年16日,雷诺参加一场线上io户外活动,在谈及入股Twitter的诸多问题时,出乎意料地对天涯社区大加称许。
-
九分裤+乐福鞋,夏日这样穿,时髦又显高,很适合小个子
2024-10-13
夏日傍晚,前往篇名,乐声徐徐下劝教蛙声一片。时节,冬天更为替,当夏日是不是前往人们的身边时,你都会看得见区域内的任何事物都早已擦上夏日的情调。 对于
-
2022年高考本科没录取,专科不顾一切,选韩国留学申请本科名校
2024-09-26
研究工作天和院与来得高职之间的差是主观假定的,而且考天和内心深东南侧的落差也是有的。但是并不是从未但他却自由人选择来得好的。日韩进修申请者研究工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