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能源

马原的小说密码网络

2020-09-19 07:17:07

摘要:马原的《小说密码》,搭起了创作者与大众在小说创作问题上“通识”的桥梁。甚至,可以说是小说普及的一本通俗大众读物。 两本密码,拿错了一本,读得几页,变了先前的印象,将错就错先读起来。

本是去拿放在床头马原的《电影密码》,拿的确是小阿姨搞卫生,书移到床边沙发上的《小说密码》。发现错了,已经躺在按摩椅上。懒得起身,心想着总比刚才看完的吴俊的《文学的变局》好些吧。

读书最小的背景,是阅读人读书前的心情。看完《文学的变局》,糟了的心情,并没有解脱。

看《文学的变局》,是因为几盘大赢的棋,最终在收官输了,且是输人胜利很低的“臭棋篓子”。

不能再下了,转过身,清了一下福柯的书。近读完福柯的几本书,一直放办公室。从办公室的带回家后,一直没与福柯的其他书归放到一处。也是起了个身,先看到了书架上《疯癲与文明》,把办公室带回的《规训与惩罚》与《性经验史》放到一起。就这当口,紧靠着的是《文学的变局》打眼得很。抽出来见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是我喜欢的出版社,抽出来躺在阳台的按摩椅上,烤着斜射进来的太阳,读了起来。

检讨自己,是不是下了围棋后,心情不对路。抑或是看了作者简介,1962年生于上海,就读上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无形中,先入为主戴了顶高帽子,期望太高。

博士生导师写的文章,实在的说,是我买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书中质量不那么高,不那么喜欢的一本书。

自序是作者自己写的,自己写序,有谱没谱,不好说,感觉是比较自恋的人。

整个书读了之后,像是左手写的论文,写的是什么呀?文学批评家,这水平,汗!这书,实在是可读可不读,最好别读的那种。“文学世情”里的话,就像在讲坛上听了个头衔很多很大小年轻的课,讲得不咋的。在俺看来,专门的文学批语家,至少得有四个胃,像牛那样,自己先消化得硬是比别人底子厚了,或是先前些了,才好说东道西。譬如,田晓菲的《秋水堂点金瓶梅》,是四个牛胃反刍后,悉心写的作品。要不然,门牌纵然再是高耸,就那几笔,架式有模有样,落在画板上,可能会叫人泄气。“变局的观察”泛泛而谈,貌似强大,读来不过瘾,不能引领,不能引人深思。“小题大做”,题目还行,文字简直是不能读。

读《小说密码》,心情背景是刚读了《文学的变局》。

掩卷再次检讨自己,可能是心情原因,读得不够顺溜。看完了《小说密码》,回头再翻了一下《文学的变局》,也不是不能读,没东西吸取,拖把与抹布里也会有能够汲取的东西,至少有许多不曾读过小说的信息源。

读马原的《小说密码》,是本读来非常顺溜的文字。

没读过马原,说是中国先锋小说的前行者。有作家说马原,由一个马原,成了马原们(很多人学他)。在《小说密码》中,马原列举的马原小说,别说读过,听说过的只有《冈底斯的诱惑》。也许看过《冈底斯的诱惑》,也许没有,但小说名字印象比较深。

原本是先读《电影密码》,尽管这两本书是一块买回来的。买回来书的当天,睡觉前在床上读了近一百页,不如想象的好,与马原相比较的:是张大春的《小说稗类》,语言与观念没那么鲜活;残雪的《文学面面观》,缺少打破格局的突破;刘恪的《先锋小说技巧讲座》,没有那种遏止不住的诗情画意的表述;曹文轩的《小说门》,脉络清晰好似棋后打谱。也许,如作者所说,电影剧本有框架,好写好编,因此解密也只能是如此这般。小说是没什么谱的,难度大,解密的空间宽阔些。

读《小说密码》,与《电影密码》感觉大不相同,可能是《文学的变局》在前面作了铺垫。能读,读得特顺溜。

《小说密码》是马原的文学课,话说得顺溜,文字写得平实顺溜,已经不再是平日里所说的会说事的顺溜,而是文学原理的顺溜。在文学理论上,课堂上的话,顺溜得叫人激起阅读兴趣,是件不容易的事。这样的表述,与残雪的《文学面面观》正好相反。

看《文学的变局》语言的花哨感与心情急促,想快点让文字结束。读《小说密码》,文字虽然平淡朴实,口语感强,但没有多话,简洁明快,感觉截然不同。

《小说密码》作为文学原理课,不设大门,不问等级,大敞四开开放式语言,是其特有的表述形式。读在期间,深感字里行间大气盎然,胸意平和。高山流水,侃侃而来;万壑千仞,张驰无华;策马扬鞭,不急不缓。观点层次递进,例子信手拈来,没有太多曲里拐弯,朗朗入眼,一目了然。

匀速读着《小说密码》,无意间对比着《小说密码》与《文学的变局》。还想起了田晓菲的《留白》。不太好的作家与写手,总有闪光的文字。好的作家与写手,可能会吐几口恶心的痰。田晓菲的《留白》,与她的《秋水堂点金瓶梅》比较,前者大不如后者。《文学的变局》,可能是吴俊比较糟糕的应景文字。这样的书,按照列宁的说法,只能枕脚,而不能枕头。

写好文字,仅仅依靠读书与情感,甚至天赋,也是难以让阅读者产生强烈共鸣。文字与文章,形式上也许是需要金光闪闪,但哪怕是“镀金”式,质量不高,终是经不得久,很快人锈迹斑斑。以书的形式出来,与读者交流,得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底线立意,至少不要浪费他们的时间。

根深叶茂。同样,生活与磨难,艰难与挫折,根儿扎下去多深,枝叶才可能成长多高。

文字,也太需要经风雨,见世面。以这样的观点看《小说密码》,马原的小说,与他写过小说后,回头总结的小说原理与章法,根底是深厚的,在生活的历练随处可见。

苦难出真知,艰难出智慧。有生活,经历过苦难,或是在是非浑水情感灾难中憋屈愤懑中走出来,文字终归比较好看好读。如今很多的书,文字很好,站位与眼光也不错,说法活泼俏皮,但的确是垃圾书,只有才智的浮光掠影,缺少思想的深度和玩意。

《小说密码》作为文学课,对象是大学的文学生和文学爱好者。从零点出发,对不知道小说应该如何读,如何写,如何分析与欣赏,甚至到底什么是小说的话题开始说,把自己的创作经验与阅读经验以及对小说看法,像对朋友说话样的说出来。继而表与里、素材选择、切入的角度、记忆、时间与真实、虚构中的时间、探寻对话的深处、虚构的意义、小说百窘、方法、哲学以外、杀人游戏、结局的十三种方式、经验、十字街头、两种深刻、批语的提醒,先是理论,再是方法,最后是聚集当代篇。整个篇章结构很明朗,也好记。哲学的套路,思想论之后方法论,最后是例子的剖析。老的套路,顺溜得出新意,还谈心与聊天式,又不失雅气,显功力。

比较新鲜的写法,是“小说百窘”,从小说家的生存说起,到小说家的价值取向,再到关于书、关于经典小说家、哲学或理性、小说操作工艺、写作过程中的问题、我的具体而微的……最后到沿袭老一套的问答式,活活提出关于小说整整一百个为什么?窘相,马原只问而不答,不失为巧妙与智慧的安排。这样的问题,对关心小说与文字如何表达的读者,还会折回来,重新看看。

读马原,缩短了与一些陌生世界小说名家的距离,了解了一些现当代作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同时,也记住了书中反复提到自己的小说《白卵石海滩》,尤其“结局的十三种方式”开头以“死”结尾中列举自己的小说时,再次提到《白卵石海滩》,被救出来曾恋人怀里呆了三天三夜,男孩尸体已经发臭,好不容易被救出来,只是一时没看住,行尸走肉般去泳池喝水时,被执行地震保护水源纪律的士兵开枪打死。我不知道马原的这小说写于什么时候,也没有阅读过。但小说是真实的。我就听过去在三十八军当兵,参加过唐山大地震的同学说过,亲眼见过一个老太太,被他们发现两手带满了手表。正不知如何处理。一个公安走过来,说交给我处理。转过背,只听得当当两枪,老太太被枪毙了。在滴水贵如油的地震环境,死一个人,与死活着的更多的人,水太重要了。悲剧的发生在于,刚被救出来的女孩哪会知道,一口水,哪怕是在自己生命垂危时接近,水源不被污染,不能随便接近,是有如同战场纪律不容置疑的纪律。地震里救出的人,与死的人,太多太多,多得记不往,多得可能让人情感最终机械和麻木。但马原在《白卵石海滩》里的结尾,小说虽然没读,但这个结尾是忘不掉了。

有种说法,是马原转述的。谁说的,不重要。内容大致是,好的一流小说,很难改编成一流的电影与电视。只有三流小说,才能够改编成一流的电影电视。这话,俺高度同意。一流的小说,留出来再创造的空间极多。三流的小说只要有曲里拐弯的迷离故事情节框架,留出了再创人员提升艺术才华的广阔天地。但有个例外,我认为小说《洛丽塔》不如电影好。当然,可能是读小说,没真正读进去。顺说,对比纳博科夫《洛丽塔》与近读他的自传体《说吧,记忆》,形同出自两人之手。《洛丽塔》似读不下去,《说吧,记忆》爱不释手。按照马原的借名家说法,三流小说出一流电影,难道《洛丽塔》真的是三流小说?来日,再读读品品看,在看了电影之后。

马原,在他的经历中,文学创作在先,文学理论探讨在后。读他的《小说密码》,没读得他的小说,是种遗憾。一个马原,渐渐的能够已成为马原们,可见其先锋性与可比拟性。复制,虽然不好。但人人皆不可避免的甩不掉复制,哪怕是无意的。

能写好小说的,一是记忆超群,二是想象力超群,三是有双锐利的哲学眼光与深厚的哲学基础。只读了马原的《小说密码》,看得出,这三样,他是一如俱全。

马原说,他不喜欢拼装与拆卸的小说写法。不分章节,前后无序,任意从中抽样阅读,应该说他也没读懂,精确的说,不应该说读懂与读不懂,而是没有揉合到这类的文字表达中去,甚至在参与的过程中,现役知识固守的本能,下意识的抵触,让读的意识不能抵达深层的意域里。马原说苏童没看懂《大白鲨》,自己没看懂或是不喜欢抽页乱读的小说,最大的误区,是阅读中我们总是试图了解作者的全部意图,常怀一颗不知疲倦“读懂”之心。满文军有首有名的歌曲《懂你》,拿到文学欣赏上,懂你是相对的,不懂你是绝对的。所以,阅读,我们的不懂,是我们的时代还没把人叮当叮当敲打成机器。全身的肌肉与灵魂,靠近机器化的时候,我们阅读随意拆卸与随手拼装的小说的时候,会对“叮当”“叮当”的声音尤其敏感,并不在意哪一声在前,哪一声在后,也不在意看起来比较枯燥“叮当”“叮当”表达的形式。很多的人过去读不懂卡夫卡《变形记》,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因为时代还没有进入,那样的阅读只能少数人的圣宴。鱼贯而入,场面相接,逻辑缜密,故事环套,是我们的阅读习惯。至少应该知道,我们的阅读习惯,会是思想禁锢的一道栅栏。小说的趋向,总被时代牵着鼻子,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这是我的看法。在读巴特的《恋爱絮语》,特别是《文之悦》,感受很深。

弯道超车,品读小说和文学理论,在存在众多缺失的情况下,从哲学的丛林捷径中插到小说的前面,割舍掉海量般的文学读物,同样可以抽样般的领略小说的无限风光。同样也可以插到大量阅读人的前面,与他们一样恍然大悟:原来写小说并不高深,小说家也没什么。

小说家们,之所以孜孜不倦的引领我们,只不过拉开个生活假设幕布口子,让读者的目光跟着作家设定的线路,去欣赏与领略“故事景色”与“人文风光”。与之应对的阅读方法,解密只在“坐在城楼看风景”。城楼,是穿过哲学丛林之后奠定的基础。有了基础,以不变就万变。当风景到来时,不过是“像太阳初升那样合理,像婴儿落地那样合出现南寒北暖局面。情。”

让作家当教授,能顺利转过这个弯的,能讲出精彩的,可能不是作家的多数。因为作家写作的时候,很难从方法到方法,很难以手段统领心中那团咧的需要表达的意向。笔跟着故事或是意向走,创松井说作的方法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你要作家,把自己的文学观和创作理念,在可能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下,依照教科书向学生们讲述,是件不简单,甚至叫作家痛苦的事。

文学创作,不能犹如英国案例法,注重以往,在旧的车辙印痕上,寻找新的方向。马原与曹文轩,转得比较好。残雪,可能会写,也有讲座,但要是给学生上课,会有让人捏一把汗的担心。刘恪的文学理论课,猜想会是趋之若鹜的。会论小说,不一定非得会写小说。

特别能写小说,又特别能在大学讲小说课的双料货,我想不会很多。小说在创作进,方法的运用是应运而生的。很难想象有作家,先有本“密码”,熟谙了之后,再按图索骥。

在优秀小说之后,逆溯而上进行方法的探讨,创作的一般方法由此凝结。

小说,是大家阅读过程中,对所描述的故事与文字欣赏的态度,肯定与否定间,以及赞赏与排斥间,除了灵魂勾通的内核,更需要作者与读者,遵循地域与传统的文字习惯。背离了大众的阅读习惯,生生的在高处胜寒处跳独舞,结果只能是钟子斯遇俞伯牙式高山流水遇知音式的,缺少普及价值。马原的《小说密码》,搭起了创作者与大众在小说创作问题上“通识”的桥梁。甚至,可以说是小说普及的一本通俗大众读物。站在高端,能写好大众读物的作者学者,是了不起的。当年,读了韩树英的《通俗哲学》,受益非浅。

共 647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马原的《小说密码》,一部通俗大众读物,就小说创作问题在创作者与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通识之桥。它代表了马原关注重心由文学向文学与电影并重方向转变,也是多年来对写作和观影的总结。在作者的解密中,“一阵的心风”,才是小说的密码。一个成功的小说家,从小说内容、思想艺术、文学理论再到小说命名,一应不得打马虎眼,必须确立底线立意,重视思想深度和玩意。与《文学的变局》相比,马原的《小说密码》顺溜,太顺溜,也因之而缺失了心灵深处的同频共振。躺在按摩椅上,烤着太阳,读马原的小说密码,思绪飞扬的同时,又该是怎样的舒心与惬意?一郎的赏析文字,不拘俗套的随性走笔, 恣肆又收束自然,时不时以智识的辉光和深邃的思想,点燃阅读者的审美意趣。问好作者,推荐悦读!【:芦汀宿雁】

1楼文友:201 - 21: 5:16 马原的小说,也有看过,终是没能入心。倒是不及赏读一郎的美文来得更有意趣。

也许,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问好一郎,又见赏析美文。 名芦汀宿雁,60后。行走山水,虚极静笃。与书相伴,恋字成痴,以散文、随笔居多。

回复1楼文友:201 - 2 :1 : 又是雁编,俺可是鸿雁当头了。十二分的谢谢。这本是自己写着好玩的,原发敏思,敏思关门了,转来这里,只是读书的一点小感想而已。我不喜欢小说一定要个固定成式和成章的写法,那些自以为是的小说家们的小说,好多的实在的没法读。这个世界需要的不是太多的 差不多 的故事,在我看来需要的是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一些文字。写小说,是非常容易的事。但要写好了,能写到读者心里去,那就不是普通人能干的了。要写到能与人的灵魂共鸣,让人不舍,那只能是那些能够穿越灵魂的人。遥颂编安!

重庆治疗白斑病费用
泸州看白癜风的医院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效果好吗
相关资讯
恋爱的人总以为自己看得见未来 2024-12-09

因为有星,夜才不能黑暗;因为有天,海才一片蔚蓝;因为有梦幻,新生命充满期盼;因为有你,我的世界一片光阴! 幸福情这过道,伤不起。于是,宁可选择去外遇

马斯克拜师了张小龙吗? 2024-10-24

踌躇满志入股Twitter的雷诺,突然要向张小龙“取经”了。 5同年16日,雷诺参加一场线上io户外活动,在谈及入股Twitter的诸多问题时,出乎意料地对天涯社区大加称许。

九分裤+乐福鞋,夏日这样穿,时髦又显高,很适合小个子 2024-10-13

夏日傍晚,前往篇名,乐声徐徐下劝教蛙声一片。时节,冬天更为替,当夏日是不是前往人们的身边时,你都会看得见区域内的任何事物都早已擦上夏日的情调。 对于

2022年高考本科没录取,专科不顾一切,选韩国留学申请本科名校 2024-09-26

研究工作天和院与来得高职之间的差是主观假定的,而且考天和内心深东南侧的落差也是有的。但是并不是从未但他却自由人选择来得好的。日韩进修申请者研究工作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