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动力

就是路过的客人

2020-03-08 04:30:03

摘要:过客,就是路过的客人。止,就是停下匆匆的脚步。这里老子将“乐与饵”与“执大道”进行对比,前者,可见、可感、可闻,可以品尝;后者,无形无相,不可见、不可闻。“过客止”与“天下往”也是对比。前者,路人止步,后者心向往之,投奔归附之。老子说过:“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芸芸众生是去享受“乐与饵”,还是追随“执大象”者,两种情况不可同日而语,在境界上有云泥之别。“过客止”,过客停下脚步,只是为了享受音乐与美食,这是短暂的,其结果是“食尽鸟投林”“树倒猢狲散”,落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而“天下往”,则是众人内心接受大道的招唤而心向往之,是主动的投奔与归顺,其结果是“往而不害,安平太”,二者截然不同,一个如饮鸩止渴,一个是皈依大道,长长久久。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天下往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详解:
1、执大象,天下往。
白话:掌握了大道的规律,天下众人都会前往投奔。
阐述:“执大象”是紧接上一章的“以其终而不为大,故而成其大。”执,掌握。大,大道,第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象,万物都有象,而大道无形,但《道德经》又通篇在讲“道”,其实就是讲大道的特性和运作形式或规律,“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这些就是大道之“象”。“执大象,就是掌握大道的规律,或者是掌握大道的具体应用,或者是循道大遵的运行规则。“执大象”指的就是这些。“天下往”,也是紧接“万物将自宾”、“万物归焉”。往,是主动投奔、归附,也有向往的意思。天下往,就是天下众望所归、民心所向。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侯王掌握了大道之理,那么天下万民都会向往着你、归顺于你。为何天下往?当然是因为天下万物可以享受“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之生之乐,之成之乐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2、往而不害,安平太。
白话:投奔、归顺到“执大象”的侯王辖区后,生产、生活可以自然而然,不会受到丝毫妨害,完全可以过上安居乐业、众生平等、安享太平的日子。
阐述:“不害”,不是指不受到伤害,而是指不会受到妨害,不会受到干扰,是指统治者与民众,大家相安无事。“往而不害”的结果,老子用了三个字:“安平太”。安,就是安居乐业;平,就是众生平等;太,就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这就是老子描绘的众望所归、民心所向的圣地的社会生活场景。这里没有战争,民不用颠沛流离;这里没有兵役,农时不误;这里众生平等,无人支配主宰、限制,来去自由。这是老子勾画的乌托邦似的乐土。
、乐与饵,过客止。
白话:音乐与美食,可以让路过的客人停下匆匆的脚步,来欣赏音乐,来品尝美食。
阐述:过客,就是路过的客人。止,就是停下匆匆的脚步。这里老子将“乐与饵”与“执大道”进行对比,前者,可见、可感、可闻,可以品尝;后者,无形无相,不可见、不可闻。“过客止”与“天下往”也是对比。前者,路人止步,后者心向往之,投奔归附之。老子说过:“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芸芸众生是去享受“乐与饵”,还是追随“执大象”者,两种情况不可同日而语,在境界上有云泥之别。“过客止”,过客停下脚步,只是为了享受音乐与美食,这是短暂的,其结果是“食尽鸟投林”“树倒猢狲散”,落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而“天下往”,则是众人内心接受大道的招唤而心向往之,是主动的投奔与归顺,其结果是“往而不害,安平太”,二者截然不同,一个如饮鸩止渴,一个是皈依大道,长长久久。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白话:大道从口中讲出,是寡淡无味的。
阐述:大道之象,表现为“朴”,“可名于小”,它太平凡太普通了,它太谦卑太底下了,它不具有新奇、刺激、吸引眼球的特质。第十章提出的六问:载营魄抱一,能不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关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正说明“道之出口”是寡淡无味的。“道”根本目的是为“腹”不为“目”,“道”永远都是那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所以,“道”,从口中说起来,耳朵听起来,都是“淡乎其无味”的。但其之“无味”,却是最高层次的“味”,是最养人的“味”。
4、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白话:大道,用眼睛看,眼睛又不足以看见,用耳朵听,耳朵又不足以听到,大道的功用,用起来又不足以用尽。
阐述:此句,是对“淡乎其无味”的进一步解释。粗略一看,似曾相识,与第十四章“视之不见,谓之夷。听之不闻,谓之希。搏之不得,谓之微”,有些相似。不过,前者是在描述,是在形容,大道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里,老子只是想突出大道之“淡乎其无味”,各有侧重。其实,此句与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的意思更为接近,尤其是大道之功用,用起来,无穷无尽,永无休止的时候。

综述:上一章,老子讲道“常无欲,可名于小”,意思是道在“有”中,显“最小”。“以其终而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道在“无”中,才“最大”。圣人效法道,让百姓也能够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万民归焉而不为主,约束自己“为大”之欲,给天下民众充分自由。如此,清静无为而天下自正,而“成其大”,即“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这一章,老子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观点:“执大象,天下往。往而无害,安平太”。意思是,哪个侯王推行大道之道,他那里就会成为众望之所归、民心之所向,成为万民向往的圣地和乐土。在那儿,万民可享“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之生之乐,之成之乐,以及身心上的自由。对心中圣地的向往,不由想起延安。当年,抗日的烽火燃起,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放弃优越的生活,怀揣着“为人类求解放”的崇高理想,翻越万水千山、历尽千辛万苦,朝圣般来到宝塔山下、延河之滨的的圣地——延安,在这里,青年们的思想得到洗礼,身体得到淬炼,灵魂得以安顿。
而老子描述的圣地是:“往而不害,安平太”。这里的关键是理解老子所说的“不害”,即民不受妨害。其一,无兵事之妨害。老子处在春秋时期,各诸侯为争霸长期混战。战争是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而农业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体,农民又是当时社会的主体,农业是脆弱的、是经不起折腾的,农时也是误不起的,农民服徭役、兵役必定耽误农活,所以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荒年”,因而“故有道者不处”。无兵事之妨害,是其一也;其二,是“不辞”。有道者不说三道四,只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工作,众人没有心理负担、没有压力。其三,“不主”。有道者懂得顺其自然,不替人作主或以主人自居,不主宰不限制,任其自由自在、任其个性自由张扬。其四,“常无欲”,有道者“为腹不为目”,“知足者富”,懂得“广厦千间、夜眠六尺;腰缠万贯,日食三餐”的道理,自然会轻徭薄赋,藏富于民。如此,自然“安平太”。
有的注家将“乐与饵,过客止”,解释成:乐意提供精美的食物,让过客停下匆匆的脚步。而且,还强调“乐与饵,过客止”是对“安平太”的更进一步。以为不妥。理由有三:一是不符合老子行文的风格。老子行文的格式喜欢是一正一反,一表一里。如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始制有名…”,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强”,第三十四章“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二是上文已经是“安平太”,再说乐意提供精美的食物,有画蛇添足之嫌,且与老子“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的观点相左;三是与下文“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的意思也不连贯。所以认为“乐与饵,过客止”,只是对比“执大象,天下往”,更是反衬“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最后,老子对淡乎其无味,进行具体描述“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不过,老子的“用之不足既”,在这儿是正话反说。意思是:大道之功用,世人是日用而不觉,如空气与阳光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不会重视和珍惜,而是“淡乎其无味”。如果大道之功用是稀少的,会用完,会出现不够用,世人才会的倍加珍惜,才会觉得弥足珍贵,才会明白它远远地胜过“乐与饵”,才会明白它是天底下最高境界的“味”,是最美的“味”,是最养人的“味”。

共 05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大道之功用,世人是日用而不觉,如空气与阳光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不会重视和珍惜,而是“淡乎其无味”。如果大道之功用是稀少的,会用完,会出现不够用,世人才会的倍加珍惜,才会觉得弥足珍贵,才会明白它远远地胜过“乐与饵”,才会明白它是天底下最高境界的“味”,是最美的“味”,是最养人的“味”。耕牛的解读不拘传统,既从结构上大局上把握,又敢于突破,在情在理,确实令人耳目一新。谢谢了!强烈推荐阅读!【编辑 叶雨】
1 楼 文友: 2017-04-17 07:51:0 乐与饵过,客止。
译文:美味佳肴伴音乐钟鼓以待宾客,乐终食尽,则客散。

注:过是尽,结束之意,非过客之意。止,停止。指宴席停止,结束。此句说明美食美乐只能享用一时,而不长久。这样,下一句关于 道用 的说明就不突兀了。

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译文:道若用语言形容则是:大道淡而无味,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然而道之为用,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注: 乐与饵过客止 ,与 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老子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老子表现的,是道用的生生不息,而不像华美的宴席,结束就散了。
若 乐与饵,过客止 断句,则译文为 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 ,就显得突兀且莫名其妙了。人们一定会问:这句和下一句什么关系呢?老子明白无误地说常道 不好吃、看不见、闻着也不香 ,却 用之不尽 啊。老子想表达什么呢? 若按此译文的话。
回复1 楼 文友: 2017-04-17 10:4 :08 谢谢了,感谢您在意境上与本人大致相同,也佩服您比我还有大胆之创意。先说大致相同吧。我的原文是:所以认为 乐与饵,过客止 ,只是对比 执大象,天下往 ,更是反衬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起码您与我都认同是反衬,故言 大致 。至于您的断句 乐与饵过,客止 ,我不敢说对与不对。当成一场筵宴,曲终人散也未尝不可。只是过与止,这两字,如此一用,实在聱牙诘屈。更为遗憾的是,您见了局部,却不观全局。读道德经要有老子的胸襟,老子每一篇,短短几行字,却纵横万里,囊括寰宇。乐与饵,是老子暗讽侯王以小恩小惠来垂钓、来笼络天下之士,而不行大道。当时社会上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士,周游列国,以冀赏识,而委之以重。这是史实背景。一者执大象,一者乐与饵;一者天下往,一者过客止;孰重孰轻,境界之高下,立判。薏芽健脾凝胶亚宝药业
宝宝健脾吃什么
运动后膝盖酸痛
相关资讯
别错把简单当极简,40+女人更应分辨,学学车也女人的精致极简风 2024-12-20

导语: 大家一直都在时说“正因如此特为”艺术风格,偏爱在冬季,正因如此特为的脱下乘坐更加给人带来干净利落的时髦自觉。但是,有好多人将“正因如此特为

在面试的时候,这八大应对措施,让自己必能少走弯路 2024-11-13

我们每一一个人都才会随之而来应征者的,因为我们在向自己心仪的美国公司去中央大学的时候,也都才会先顺利完毕成应征者,但是在应征者的时候,有一些却说题其

【革新运动】上下楼梯的姿势可能直接导致膝关节损伤!赶紧对照自查 2024-11-10

【本期指导专家】 李伟 北京市政府 运动医学研究所 骨关节康复科 副主任医师 生活里面我们难免会碰到 上坡、上下阳台和顶上的情况 不少老年人看见顶上就发愁 为啥

中基协公示第四十七批疑为失联私募机构名单 14家管理人在列 2024-11-01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宇阳 李海媛)5同年20日,中基协发布关于公示第四十七批疑似失联入股政府机构的日前。中基协表示,近期在日常指导中见到14家疑似失联入股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