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节能

孟子滕文公下拳

2020-05-10 14:23:41

孟子提出的大丈夫说为中国文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原创性概念。《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说为中国文化树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对中国士人精神的挺立、中国文论精神境地的提升有重要的基原性意义。

一、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关于孟子大丈夫说的第一个层面的内涵,朱熹集注云: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孟子离娄上》)又曰: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他认为,仁是人之本心。孟子由仁民推恩至万物,主张仁物。孟子云: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正义》引程氏瑶田《通艺录论学小记》云:此等量齐观、爱无差等之教也。仁心、仁民、仁政到仁物,从思想情怀来说,体现了孟子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有广博的宇宙情怀。这对后世大丈夫的处世态度产生深远影响,东汉陈蕃年少就立清世志。杜甫就是一个极富仁者情怀的诗人,清代吴乔说:子美于君亲、兄弟、朋友、黎民,无刻不关其念。我们认为,孟子仁的思想对后世文论的影响更体现在其情怀境地和思惟方式上。就情怀境地来讲,古代文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这是深广的宇宙情怀。古代文论文的内涵极为广泛,有所谓天文地文人文万物皆文,如《文心雕龙》开篇即云: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文心雕龙原道篇》)天地万物皆有文,最富灵性的人处其间,固然也有文。这种由天地万物之文推演及人文的理路,就其思想情怀而言,就是一种深广的宇宙情怀。就其思维方式来说,孟子仁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古代文论的物感说。如: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文心雕龙物色篇》)一叶一虫,月白风清,白天春林,四季物候,都能引起作家的生命感动,与圣人恩及万物,情同万物,不也是同一思维路向吗?

孟子以礼作为大丈夫的重要品格,他所谓的礼是指以义匡君,不为非礼之礼(《孟子离娄下》)。儒家认为,礼可以调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小至父子家庭,大至君臣国家,都可以靠礼来维系。礼义兴则家旺国治,反应到文学伦理上,就要求文学也要发挥文学的应有功用。受此影响,后世文论认为,文学对社会伦理要有调节功能。《毛诗序》: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孟子主张,大丈夫要行大道,何谓大道呢?朱熹注曰:大道,义也。在孟子看来,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这就触及义利之辨这个人生根本取向的问题了。孟子认为,义是决定言行的唯一取向:大人者,言没必要信,行没必要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甚至主张杀身成仁(《孟子告子上》)。

2、得志与不得志。关于孟子大丈夫说第二个层面的内涵,朱熹集注云:与民由之,推其所得于人也;独行其道,守其所得于己也。关于仕途穷达及人生出处,孟子在另一段话里表达得更加清楚: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这两段话对后世文人面对仕途穷达时的人生决定影响可谓深远。

文人志得意满,自然张口天下,落笔苍生,俨然以指点江山、舍我其谁自许。而当仕途失意之时,则易生百态,所以达则兼济天下相对容易,穷则独善其身则难。在仕途上,孟子自己就是一个不遇之人,他的人生决定对后世大多数怀才不遇的文人来讲,更具有典范意义。东汉王充就把孔、孟都当作君臣不遇之人:或以贤圣之臣,遭欲为治之君,而终有不遇,孔子、孟轲是也。孔子绝粮陈、蔡,孟轲困于齐、梁,非时君主不用善也,才下知浅,不能用大才也。(《论衡逢遇》)文人多有明珠暗投之叹,发之文字,往往成为千古绝唱。于是后世文论有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等文论话语。

孟子云: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孟子尽心上》)孟子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孔子之道不著(《孟子滕文公下》),各种歪理邪说满天下,只有抵制各种邪说才能挽救世道人心,所以自己要站出来为道义辩解。这是一个大丈夫有社会感的体现。元代陈绎曾撰《文式》说:孟子之辩,计是非不计利害,而利害何尝不明。点出孟子强烈的社会感。孟子思辩求真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士人特别是古代文论家们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后世文人之所以较多地继承子学传统,与历代文人的人生定位有关。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子历来把文学当作经国之大业,有天下大事舍我其谁的自信心和感,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们的人生目标。刘勰说: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文心雕龙序志篇》)

3、3不能。孟子大丈夫说第三个层面的内涵,我们暂且称之为3不能精神。朱熹集注云:淫,荡其心也。移,变其节也。屈,挫其志也。孟子的三不能说对后世文人保持赤诚之心、坚守高贵节操和高远志向有深远影响。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孟子还主张做人做事要诚: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赤诚之心即真心,要求内外统一、表里如一,这跟后世文论有许多相通之处,如李贽就提出童心说。这1主张对后世文论影响很大,王充、刘勰等人均受其影响。王充《论衡》提出实诚说:圣人作经,贤者传记,匡济薄俗,驱民使之归实诚也。王充认为,圣贤所作皆实诚之作,不空为妄作。刘勰《文心雕龙》多处讨论作家作品的内在联系,力主人品与文品统一。《宗经》篇提出文以行立,行以文传,说明文章和作家品行修养的密切关系。《情采》篇提出文质附于性情辩丽本于情性,也就是说,外在的文辞要以内在的情性为根本依托,如果外在的言辞与内在的志不一致,这样的文章是不足取的。古代文论提出诗出于人诗为心声文如其人等说法就是这1观点的延续。

孟子对气节、节操的崇尚,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精神品格和思想境地。后世文坛士子更不乏不移节不屈志的传统。从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到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从东林党人到戊戌六君子,俨然形成一脉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孟子的大丈夫精神,以仁心为根本,以大道为正路,仕途穷达不离道,富贵贫贱乃至生死都不改操守,极大地挺立了中国士人的精神品格,提升了中国文化包括文论的精神境地。

(作者:吴中胜,系赣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温州有哪几家白癫风医院
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有哪些
玉林湿毒清胶囊治什么病
相关资讯
“90后”女孩魏林玉打造“浪漫”志业:将艺术融入生活 2024-12-09

魏林玉在艺术创作生活空间。 唐启浩 辨 当中新网四川6同年28日电 题:“90后”女孩魏林玉汇聚“怀旧”专注:将艺术创作扎根日常生活 译者称王利亚尼夫卡 脱掉上和

四川教师公招:甘孜招914人,医学系岗位占比99% 2024-10-24

2022年6月11日,巴塘人事考试网发布公告,2022年未公开招揽学生914人,其中高中时代学生10名、高中时代学生262名、中学学生600名、幼儿学生42名。 招揽对象为中心雅安

相媲美天然钻石,研究人员培育出最大10克拉的人工钻石 2024-10-13

科幻新媒体6月23日讯(刘亚珠) 据悉,经过西田的金刚石被称作红宝石,红宝石十分美丽且绿宝石,普通人是爱人和忠勇的象征性,因此一枚红宝石戒指的单价十分价

如何在小学打造一间现代科学教室? 2024-09-26

都说生物科学普及教育是提升全民生物科学专业性、 新建国际化型发逾国家的基础 那么,幼稚园生物科学普及教育 对从小唤起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

友情链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