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会拜倒在石榴裙下呢
2020-02-10 14:07:28
人们为什么会拜倒在石榴裙下呢?
或者说,为什么石榴裙会被拜倒,而同样华美的芙蓉带、莲花衣却没有如此荣耀呢?
最广为流传、最被津津乐道的当然是—
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
石榴裙乃美女的象征也。
的确。当年,张骞凿通丝绸之路,将石榴从波斯带回中土的时候,就有一个石榴仙子的动人传说。加之石榴花的妖娆之红、宛若裙裾的形状,让人们选择以石榴裙称呼女子喜爱的红裙。早在南北朝,石榴裙就已经成为美女的代称。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
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南朝▪何思澄▪《南苑逢美人》
到了唐朝,石榴裙成为最流行的女子服装。据说(重点来了)杨贵妃(头戴石榴花、口含熟石榴)就是狂爱者之一。对杨贵妃宠爱有加的唐玄宗下令,所有人见贵妃必须行跪拜礼。据说(还是据说)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就是酱紫啦。
真的仅是这样吗?如果真的如此简单,那可就真小瞧了古人的审美、低估了先贤的智慧了。
不言自明,石榴之所以能被用来命名裙足见其被喜爱的程度之深了(请自行脑补歌曲我爱着你,深深地爱着你)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曰石榴本是吉祥果”《诃利帝母真言经》记载,石榴是鬼子母神(即诃梨帝母)所持之物。在佛教文化中,石榴一花多果,一房千实(子)故为吉祥果。一切供物果子之中,石榴为上”当佛教传入中原,入乡随俗地,鬼子母神成为送子观音。石榴作为多子多福”的吉祥象征就此开始。就像晋代潘尼在《安石榴赋》中写的那样千房同蒂,十子如一。”
从南北朝开始,石榴作为祝福新人多子多福的习俗就开始了。《北史》载:北齐安德王高延宗娶李祖收之女为妃,文宣帝高洋来到李妃的娘家做客,李妃母亲呈献两个石榴。文宣帝不解其意,这时皇子的老师魏收说: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皇帝听了非常高兴。到了唐朝(又是唐朝)结婚送石榴的习俗非常流行。就是现在,陕西等地也还保有此等习俗。
如此,好看又吉祥的石榴裙受到追捧再自然不过了。
如果真是这么简单那就真的太简单了。请注意拜”字,其含义之一是作为副词,表示尊重,用于动词之前”那么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拜”所尊重的是什么呢?
这就要提到红色的尊贵地位了,古人尚红哦。嫣红的石榴裙好看却不好染。因为石榴裙采用的是媒染法—将植物染料红蓝花,利用明矾等媒染剂制成红色。红蓝花也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物以稀为贵。《博物志》载:张骞得种于西域。其花曝干,以染真红,又作胭脂。
旋种花窠二百株,不知种了有花无。
阿谁便向春工说,急捣红蓝染玉酥。
宋▪杨▪《金陵官舍後圃散二首》
所以,即使在繁华如唐朝(还是唐朝)能穿得上石榴裙(红色之高贵、染料之贵重、其本身之艳丽)的都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非富即贵,最不济也是花楼里的头牌。《红楼梦》里的香菱是有石榴裙的。香菱只是一个婢女,由此可见贾家之贵。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唐▪武则天▪《如意娘》
所以,当众人拜倒在杨贵妃的石榴裙下时,拜的正是皇权的尊贵。
现在,让我们回答—人们为什么会拜倒在石榴裙下呢?
答曰始于艳丽,陷于吉祥,忠于华贵。
只不过后人只注意到了最浅层的表象,谁让石榴裙的颜值太高呢?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唐▪韩愈 ▪ 《题榴花》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石榴裙
在唐代,石榴裙是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饰款式。石榴与中国的服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因有人说石榴花像舞女的裙裾,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填词,"石榴裙"的典故,缘此而来。这种裙子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它颜色,往往使穿着它的女子俏丽动人。”韦庄也唱道:“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赠姬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描写了那位弹琵琶的女子色艺惊人:“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血色罗裙”即是石榴裙。
- 上一篇:12款热门车型本周降幅最大
- 下一篇:PT漫步者Jee指挥官等车型或将遭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