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观点激辩
2020-02-26 09:30:53
应该上涨: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出现油品供应不足现象,北京三环和四环周边的许多加油站已经停止出售柴油,但国家为了保持物价稳定,一直在抑制油品价格上涨,成品油价格到底该不该涨呢?
赵 英:目前,国家对油品甚至是电力进行价格管制,从短期来看,是为了抑制CPI的增长,或者说达到控制CPI指标的目的,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从长远来讲,油品价格最终还是要放开,会与世界接轨。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走上节约能源的道路。否则等于是国家政府补贴了某些消费者比较浪费使用能源行为,比如今年上半年进口SUV发展很快,我认为这是不好的现象,因为我们是一个缺油的国家,应该号召消费者使用小排量车。
油品价格放开肯定是必然趋势,也是必要措施,否则解决不了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另外,油品价格过低等于是鼓励我们这些缺油的国家粗放地使用能源。因为像欧洲、日本这些国家都是通过税收节约能源的使用,通过减少汽车的使用来保护环境。
未来,国家对油品价格早晚会放开,对原油的使用会与国际接轨,朝着根据市场需求来调节的方向前进,但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董秀成:从国家整个能源战略来看,不管是原油还是成品油价格来说,改革方向是已经明确的,大的方向就是国际化、市场化,因为这与整个市场建立国际经济体系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国家在能源价格改革方向上是明确的,将来肯定是要市场化,价格至少是和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和一般人所说的完全放开价格还是会有差距,那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步子会比较缓慢,但是和市场接轨还是要逐渐走的一条路。目前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成品油价格“倒挂”是非常厉害的,原油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每月一调。
这么高的“倒挂”当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石油企业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中石油和中石化面临着经营的难题,特别是中石化,70%原油都是进口的。这些石油企业都是高价进,但是出口又受到控制,所以就呈现了亏损经营的状态。这是对“倒挂”体系直接的影响。
避免油价“堰塞湖效应”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油价上涨是全球大趋势,中国不可能置身其外,但是该以怎样的方式调整油价呢?
贾新光:显然,中国政府和市场不可能独自处理油价上涨的问题。我倒不同意油价接轨这种办法,但是希望油价机制要接轨。
因为现在我们的油品定价主要依靠行政部门来判断,而不是依靠市场机制,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但现在又不能简单地说放开管理,单纯依靠市场去调节,所以只能是靠垄断部门来做这个事情。
应该说现在控制油价上涨,最终是有害无利。油价现在不涨,以后也得涨,而且会最终有一个很大的上涨幅度。油价一直不涨,还会造成很多其他衍生情况,比如有的地方出现油荒、供应短缺,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还有的地方出现油品走私等情况。
如果长期抑制油价,最后出现一个时间阶段内暴涨,对国家整个经济运营和市场平稳也会有一定影响。
这就像地震所产生的堰塞湖现象一样,如果让积水慢慢流出来,倒可以把隐患降低,如果一直积攒着并且不断有雨水等因素干扰,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垮坝,垮坝效应是最可怕的,所以千万要避免未来油品价格垮坝的事情发生。
总体来说,我认为应该让油价有一个缓慢的释放,其实所谓的宏观调节就是要把握市场动态,进行合理的调整,不要产生人为的“堰塞湖”。如果现在不涨价,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风平浪静,其实孕育着更多的危机。
所以,油品价格早晚都得涨,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缓慢上升的过程,尽量避免类似堰塞湖一样的垮塌情况发生。而且,现在没有一个具体的机制保证不会发生价格溃坝的情况,所以更应该注意由价格上涨节奏引起的波动。
其实,中国的油价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定价机制,另一个是油价上涨速度的控制。现在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强调宏观调控,其实宏观调控应该从源头上控制,比如增加供给或平抑物价,现在仅仅是抑制物价,而在源头上不做任何工作,这种调控是非常有害的,这就会产生“堰塞湖效应”。
应该上涨: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出现油品供应不足现象,北京三环和四环周边的许多加油站已经停止出售柴油,但国家为了保持物价稳定,一直在抑制油品价格上涨,成品油价格到底该不该涨呢?
赵 英:目前,国家对油品甚至是电力进行价格管制,从短期来看,是为了抑制CPI的增长,或者说达到控制CPI指标的目的,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从长远来讲,油品价格最终还是要放开,会与世界接轨。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走上节约能源的道路。否则等于是国家政府补贴了某些消费者比较浪费使用能源行为,比如今年上半年进口SUV发展很快,我认为这是不好的现象,因为我们是一个缺油的国家,应该号召消费者使用小排量车。
油品价格放开肯定是必然趋势,也是必要措施,否则解决不了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另外,油品价格过低等于是鼓励我们这些缺油的国家粗放地使用能源。因为像欧洲、日本这些国家都是通过税收节约能源的使用,通过减少汽车的使用来保护环境。
未来,国家对油品价格早晚会放开,对原油的使用会与国际接轨,朝着根据市场需求来调节的方向前进,但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董秀成:从国家整个能源战略来看,不管是原油还是成品油价格来说,改革方向是已经明确的,大的方向就是国际化、市场化,因为这与整个市场建立国际经济体系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国家在能源价格改革方向上是明确的,将来肯定是要市场化,价格至少是和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和一般人所说的完全放开价格还是会有差距,那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步子会比较缓慢,但是和市场接轨还是要逐渐走的一条路。目前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成品油价格“倒挂”是非常厉害的,原油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每月一调。
这么高的“倒挂”当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石油企业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中石油和中石化面临着经营的难题,特别是中石化,70%原油都是进口的。这些石油企业都是高价进,但是出口又受到控制,所以就呈现了亏损经营的状态。这是对“倒挂”体系直接的影响。
避免油价“堰塞湖效应”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油价上涨是全球大趋势,中国不可能置身其外,但是该以怎样的方式调整油价呢?
贾新光:显然,中国政府和市场不可能独自处理油价上涨的问题。我倒不同意油价接轨这种办法,但是希望油价机制要接轨。
因为现在我们的油品定价主要依靠行政部门来判断,而不是依靠市场机制,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但现在又不能简单地说放开管理,单纯依靠市场去调节,所以只能是靠垄断部门来做这个事情。
应该说现在控制油价上涨,最终是有害无利。油价现在不涨,以后也得涨,而且会最终有一个很大的上涨幅度。油价一直不涨,还会造成很多其他衍生情况,比如有的地方出现油荒、供应短缺,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还有的地方出现油品走私等情况。
如果长期抑制油价,最后出现一个时间阶段内暴涨,对国家整个经济运营和市场平稳也会有一定影响。
这就像地震所产生的堰塞湖现象一样,如果让积水慢慢流出来,倒可以把隐患降低,如果一直积攒着并且不断有雨水等因素干扰,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垮坝,垮坝效应是最可怕的,所以千万要避免未来油品价格垮坝的事情发生。
总体来说,我认为应该让油价有一个缓慢的释放,其实所谓的宏观调节就是要把握市场动态,进行合理的调整,不要产生人为的“堰塞湖”。如果现在不涨价,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风平浪静,其实孕育着更多的危机。
所以,油品价格早晚都得涨,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缓慢上升的过程,尽量避免类似堰塞湖一样的垮塌情况发生。而且,现在没有一个具体的机制保证不会发生价格溃坝的情况,所以更应该注意由价格上涨节奏引起的波动。
其实,中国的油价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定价机制,另一个是油价上涨速度的控制。现在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强调宏观调控,其实宏观调控应该从源头上控制,比如增加供给或平抑物价,现在仅仅是抑制物价,而在源头上不做任何工作,这种调控是非常有害的,这就会产生“堰塞湖效应”。
应该上涨: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出现油品供应不足现象,北京三环和四环周边的许多加油站已经停止出售柴油,但国家为了保持物价稳定,一直在抑制油品价格上涨,成品油价格到底该不该涨呢?
赵 英:目前,国家对油品甚至是电力进行价格管制,从短期来看,是为了抑制CPI的增长,或者说达到控制CPI指标的目的,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从长远来讲,油品价格最终还是要放开,会与世界接轨。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走上节约能源的道路。否则等于是国家政府补贴了某些消费者比较浪费使用能源行为,比如今年上半年进口SUV发展很快,我认为这是不好的现象,因为我们是一个缺油的国家,应该号召消费者使用小排量车。
油品价格放开肯定是必然趋势,也是必要措施,否则解决不了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另外,油品价格过低等于是鼓励我们这些缺油的国家粗放地使用能源。因为像欧洲、日本这些国家都是通过税收节约能源的使用,通过减少汽车的使用来保护环境。
未来,国家对油品价格早晚会放开,对原油的使用会与国际接轨,朝着根据市场需求来调节的方向前进,但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董秀成:从国家整个能源战略来看,不管是原油还是成品油价格来说,改革方向是已经明确的,大的方向就是国际化、市场化,因为这与整个市场建立国际经济体系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国家在能源价格改革方向上是明确的,将来肯定是要市场化,价格至少是和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和一般人所说的完全放开价格还是会有差距,那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步子会比较缓慢,但是和市场接轨还是要逐渐走的一条路。目前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成品油价格“倒挂”是非常厉害的,原油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每月一调。
这么高的“倒挂”当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石油企业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中石油和中石化面临着经营的难题,特别是中石化,70%原油都是进口的。这些石油企业都是高价进,但是出口又受到控制,所以就呈现了亏损经营的状态。这是对“倒挂”体系直接的影响。
避免油价“堰塞湖效应”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油价上涨是全球大趋势,中国不可能置身其外,但是该以怎样的方式调整油价呢?
贾新光:显然,中国政府和市场不可能独自处理油价上涨的问题。我倒不同意油价接轨这种办法,但是希望油价机制要接轨。
因为现在我们的油品定价主要依靠行政部门来判断,而不是依靠市场机制,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但现在又不能简单地说放开管理,单纯依靠市场去调节,所以只能是靠垄断部门来做这个事情。
应该说现在控制油价上涨,最终是有害无利。油价现在不涨,以后也得涨,而且会最终有一个很大的上涨幅度。油价一直不涨,还会造成很多其他衍生情况,比如有的地方出现油荒、供应短缺,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还有的地方出现油品走私等情况。
如果长期抑制油价,最后出现一个时间阶段内暴涨,对国家整个经济运营和市场平稳也会有一定影响。
这就像地震所产生的堰塞湖现象一样,如果让积水慢慢流出来,倒可以把隐患降低,如果一直积攒着并且不断有雨水等因素干扰,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垮坝,垮坝效应是最可怕的,所以千万要避免未来油品价格垮坝的事情发生。
总体来说,我认为应该让油价有一个缓慢的释放,其实所谓的宏观调节就是要把握市场动态,进行合理的调整,不要产生人为的“堰塞湖”。如果现在不涨价,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风平浪静,其实孕育着更多的危机。
所以,油品价格早晚都得涨,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缓慢上升的过程,尽量避免类似堰塞湖一样的垮塌情况发生。而且,现在没有一个具体的机制保证不会发生价格溃坝的情况,所以更应该注意由价格上涨节奏引起的波动。
其实,中国的油价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定价机制,另一个是油价上涨速度的控制。现在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强调宏观调控,其实宏观调控应该从源头上控制,比如增加供给或平抑物价,现在仅仅是抑制物价,而在源头上不做任何工作,这种调控是非常有害的,这就会产生“堰塞湖效应”。
营口治疗牛皮癣方法
宁夏十佳妇科医院
- 上一篇:开展电动车消费教育专题活动
- 下一篇:尊上 第1128章 活活吓死了